土地“活”起来 产业兴起来

亳州晚报 2019-12-25 12:13 大字

农村的最大资源是什么?是土地。乡村振兴的篇章,无疑将写在土地上。

利辛县永兴镇永兴村以村委会的名义进行土地流转,将“小地”变成“大地”,不但实现了规模化耕作,发展了村集体经济,还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就业平台,拓宽了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村委会流转了村民土地

“这三四百亩地今年秋季种的订单小辣椒,上月底收完接茬种上了大蒜,明年4月份能上市。”站在出苗的大蒜地头,永兴镇永兴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马大虎信心满怀,“明年村集体收入肯定再上一个台阶”。

据了解,永兴村全村共有耕地约307公顷,目前187公顷被永兴村村委会承包,采取“村党总支+农发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

马大虎2014年到永兴村扶贫的时候,一直在思考,脱贫靠什么?靠产业。但怎么发展产业?大家的意见不统一。有的说搞养殖,有的说建工厂,还有的说有政府扶贫,啥都不要干。

农村的最大资源是什么?是土地。要发展,必须要盘活这个最大的资产。统一了村委会成员的意见后,永兴村决定以村集体的名义来流转村民的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土地活了,集约利用了,抗风险的能力也强了。”马大虎说。

村委会成土地经纪人

在村委会流转的187公顷土地中,有50公顷转包给了本村的两名种植大户,用来发展采摘园。

“村委会提供的是‘拎包入住’的服务,水渠、道路和水井等基础设施都弄好了,可以直接耕种,而且便于管理。”种植大户李涛说,“虽然流转价格每亩高了50元,但省心省力。”李涛他们从村委会那里流转土地,不会与村民产生纠纷,心里更踏实,可以安心地发展。

“这每亩多出的50元,则进入了村集体资产,投入到村子的发展上去。”马大虎说。

而对村民来说,他们也更愿意把土地流转给村委会,因为相对于个人,村民更相信村委会。

“村委会流转土地,我们还能不相信吗?”75岁的村民杨学诗说,要是个人流转,“还真得掂量掂量”。

“活”起来的土地能生金

其实,对村委会要“包地”,当年永兴村不少村民心里是不情愿的。

“种了几十年地了,手里没有地,我心里慌呀!”75岁的村民杨学诗说。

“就按每亩750元一年,我家的流转费就要一万多,村里能拿出来钱吗?”73岁的村民杨子义则有这样的顾虑。

永兴村这样解决:村民与村委会签订流转合同,打消村民思想顾虑;同时,给村民算清账。“一亩地一年收两季庄稼,去掉种子、化肥,能剩下400块钱就不错了!地流转以后,除了流转费,大家又增加了一份务工收入。”其实,村民也在算账。

村民打消顾虑算清了账,土地“活”了起来,产业兴旺起来。永兴村负责产业项目的村委会委员李勇告诉记者,今年种植经济作物这一项,预计村集体盈利100万元左右。“搁在过去的一家一户种植,怎么可能?”

流动起来的土地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的效益,也带动了村民们增收。

杨学诗每年给村集体打工,收入近万元。“以前攥着地不舍得松手,现在发现,还是让土地流转起来划算。”

(记者李锦文)

新闻推荐

担当使命守初心扎根基层为人民 记亳州市利辛县公安局桥南派出所所长康保玉

亳州市利辛县公安局桥南派出所所长康保玉

利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辛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