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农业科技浇灌家乡土地
潘刚在给村民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指导
农业专家竟是毛头小伙
引导村民种植高产小麦,鼓励种植大户扩大种植规模,帮果农开拓产品销路……第六届亳州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利辛县农委高级农艺师潘刚,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小伙,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积极帮助老乡们向土地要效益,成为深受村民们欢迎的“潘专家”。
在利辛县城关镇纪康农业合作社,自从桃子进入成熟期后,来采购果子的客商络绎不绝,种植园的负责人武继刚每天都在忙个不停,心里也乐开了花。
“多亏了潘专家给我们指导。”武继刚笑着说,“不然我也不敢承包这么大的园子,生意也不会这么好。”
武继刚口中的“潘专家”名叫潘刚,是利辛县农委的一名高级农艺师,同时也是武继刚的农技顾问。
潘刚1979年出生于利辛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安徽农业大学园艺系毕业后,又考上了该校农学的硕士研究生。2006年毕业后,他留在了省农科院下属的相关单位从事蔬菜、棉花等农作物育种栽培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2011年通过招考进入利辛县农委工作。也就在潘刚刚回利辛工作的时候,武继刚和他结识了。
年过六旬的武继刚是城关镇武寨村人,在成立这个合作社以前,他就种了10多亩的桃树,为了能扩大种植规模,他又在距离县城较近的胜利村流转了约200亩土地栽桃、种枣。
“有个朋友跟我说,农委刚来个姓潘的专家,很有水平。”武继刚说,当他兴奋地找到“潘专家”时,却发现对方是个年轻小伙子,就有点失望,“我就怀疑他是不是真有水平”。
不过,武继刚的疑虑很快就打消了。这几年,在潘刚的帮助下,武继刚不仅引进了一批优良种苗,还打开了桃子的销路。2014年,他盈利30万元左右。这下,武继刚对这位年轻人彻底地服了,“把我们当成家人,毫不保留地教我们。有了潘专家的帮助,再给我200亩地,我也不担心”。
“下派干部”创造高产纪录
潘刚不仅对果树种植方面的知识熟稔于心,连小麦、大豆等庄稼的田间管理也不在话下。
2012年4月,潘刚作为亳州市第五批选派干部来到了利辛县程家集镇孔郢村任职。孔郢村的村民们没想到,这位新任村干部帮助他们引种的鲁原502和百农207等优良麦种在2014年亩产达到1300多斤,创造了该村小麦亩产的历史记录。
“我前期对各个小麦品种进行过研究和比较,哪些是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哪些能抗倒伏,然后选一些适合我们这边环境的品种进行试种,再逐渐扩大规模。”潘刚说,为了免除村民们的后顾之忧,他为大家提供了从种到管到收的全程指导,目前全村已经有三分之一的农户选种了这些高产小麦品种。
“担心有风险,去年就没种,结果看人家收那么多小麦,就眼热了。”村民田希望今年种的16亩小麦都是潘刚推荐的,而且亩产都在千斤以上。
2013年底至2014年初,潘刚又多次到省农科院帮村民引进优良农作物品种,其中从省农科院引进的“8424”西瓜、天山雪梨甜瓜和美浓香瓜都喜获丰收,由于品种纯正、风味独特,市场销售供不应求,部分种植户亩均效益近万元。除了用完每年5000元的下派干部办公经费,他还自己掏腰包帮村民引种了鲁梅克斯、菊苣等优良牧草种子。
虽然从去年开始,潘刚的下派工作已经结束,但在田间管理的各个时期,他依然会用发手机信息或者到现场指导的方式,为村民们提供技术指导。“我到村里就是要发挥我的特长,让大家每亩地能增产二百多斤,这是我的目标,也是职责”。
“农家子弟”把土地当作舞台
近年来,他参加的番茄系列品种选育与产业化项目,获得农业部颁发的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他参加的辣椒系列品种选育与应用项目,获得省政府颁发的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他从事的辣椒新品种推广项目,获得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在潘刚的荣誉榜上,重量级的奖项不在少数,他把这一切归功于自己与土地的“零距离”接触。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大学学的知识也是和农业相关的,我就应该用我的所学来服务我的父老乡亲。”潘刚说,土地是村民们生活和发家致富的希望所在,也是自己发挥才能的巨大舞台。
2012年,潘刚从所下派村子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走访调研本县其他乡镇玉米田出现的问题,给县政府提出适时早播玉米晚熟收获的建议,每年可帮全县增收近亿斤;2013年,他经过调研,提出的小麦增产计划又被县政府采纳,部分内容被广泛应用到利辛县小麦高产攻关万亩核心示范片和全县小麦高产创建中。
“作为一名农技人员,就要像潘刚这样,不仅要以实验室为舞台,更应该把田间地头作为阵地,帮助农民土里刨金,带领大家发家致富。”对于潘刚这个敢闯、敢干、敢拼的年轻人,利辛县农委副主任张晔不吝赞美之词。
记者 蒋加磊
新闻推荐
看着录取通知书,张卓和姥姥看到了希望毕业学校:利辛一中录取院校:蚌埠医学院学子简介:父母早年离异,母亲外出打工挣...
利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利辛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