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李黼及其赠颍监诗手迹

亳州新报 2015-01-30 15:55 大字

李氏家谱载李黼像

一、李黼其人

元朝历史上百年间,共出状元32人,其中一半为蒙古人。这期间安徽仅出一名,即今利辛县汝集镇天官李村人李黼。关于李黼,《元史》、《明史》、《永乐大典》等均有记载,是个光耀史册的人物。翻阅有关典籍,了解到李黼竟有一珍贵遗墨在世,而且历经几百年,几经辗转,保存完好。无疑,它对李黼的研究和有关问题的探究提供了一定价值的史料。

李黼,元朝颍州人,字子威,工部尚书李守中之子。生于元大德二年 (1298),卒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泰定四年(1327)左榜状元,授翰林国史院修撰。历任河南行省检校官、礼部主事、监察御史、国子监丞、宣文阁鉴书博士兼经筵官、礼部侍郎,江州(今江西九江)路总管等职,政绩卓著。

李黼总管九江,正值元末农民造反日多。至正十二年(1352),起义军徐寿辉部攻打江州,李黼带领众将士,身先士卒,奋力抵抗,以长木、铁锥沿岸设置,逆刺敌舟不得动。当时周边地区已攻陷,李黼日守夜战,孤立无援,其余守臣弃城而逃。李黼登城布战,张弩射敌,解救城池东门时,敌方已绕其它城门进入城中。李黼与之巷战,知力不敌,挥剑叱之:“杀我,毋杀百姓!”从背后被刺落马,黼与从子秉昭俱骂贼而死,时年55岁。百姓闻之,无不潸然泪下,哭声震天。相率具棺椁葬其于江州城东门外。朝廷追赠李黼摅忠秉义效节功臣、资德大夫、河南江北等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陇西郡公、谥“忠文”。下诏立庙江州,赐“崇烈”匾额,官其子秉方集贤待制。 (见《元史·李黼传》)。

状元战死沙场,历史上并不太多。李黼作为一介书生,在国家危难,城破人亡之际,奋不顾身,浴血奋战,并大喝曰:“杀我,勿杀百姓!”被乱箭射杀,落马身亡。其壮烈、其英勇,撼天动地,名垂千古。李黼赢得和历史上文天祥一样齐名的英烈状元。在安徽历代状元中,也是唯一战死的。元朝亡后,同为农民军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对李黼格外尊崇。《皇明宝训》记载:“吴元年十月辛亥,太祖敕礼官曰:自古忠臣义士,舍生取义,身殁而名存,有以垂训于天下后世……若江州总管李黼,身守孤城,力抗强敌,临难死义,与阙同辙。自昔忠臣义士必见褒崇于后代,盖以励风教也。宜令有司建祠肖像,岁时祀之”。李黼的英烈行为,赢得了世人尊崇。在他的家乡利辛县汝集镇天官李庄的乡亲们为他筑起了衣冠冢,又称“状元坟”,逢春节和清明节,便举行盛大祭奠和扫墓活动。

二、关于赠颍监诗稿手迹

该手迹尺幅横25.8厘米,纵62.4厘米。上书七律一首:“颍水流寒尽日东,颍监谦白厉贪风。化行墨綬蒲鞭外,身在冰壶秋月中。吏静竹声惊鸟雀,官□梅影上帘栊。虚舟归载惟琴鹤,拟看英名彻两宫。汝阴李黼拜手。”诗的时间不详,内容尚可知。之后翰林院资深人士黄淮曾跋文评价:“陇西郡公李黼子威,秉节死义,著于国史彰彰,然不可尚矣。今观其所遗送友诗,仅五十六字,而其侃然正大之气溢于言表。字画苍古飘逸,如端人雅士,使人敛衽起敬”。该诗墨迹的早期拥有者钱塘人蒋灏是一明朝大臣,(也名朱灏,皇赐御姓)。他在诗的题跋中讲述得到李黼赠颍监诗的经过。跋文如下:“洪武乙亥(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春,邂逅于友人李嗣宗家弊纸中见此诗,乃元季江州守李公子威手书也。予幼年尝闻公守江州,被妖寇攻围日久,援兵不至,力不能支。城将陷。有诗曰:弥勒何伸孕祸胎,鼪鼯随处起氛埃。烟迷郡邑人民苦,血满江湖鬼物哀。人世百年遭此厄,天戈万里几时来。捐生力尽徒为尔,可惜都成一炬灰……今睹其墨迹,有感于衷,不忍毁弃,持归于家。纸已朽烂,缺第六句第二字,妄以清字补之,便于诵读。”“窃意公之事业具载《元史》,辞不待赘,然读其诗,想其人, 庶几存孤臣蘖子心者观此亦足有所兴起云”。

这是李黼战死江州四十一年后,首次发现其诗稿真迹的经过。蒋灏将李黼诗稿墨迹装池成卷后,视为至宝,并意“录欧阳圭斋所撰本传于卷首,求当代名公诗文以光其遗墨”。可见,这一时期李黼赠颍监诗卷在将灏手中。蒋灏亲为题识,精心收藏多年,后传其子蒋晖。

蒋晖,明永乐、宣德年间人,博涉子史,精楷法,官至礼部郎中兼翰林侍书。他利用其翰林中人之便,广邀当时名士,计28位当朝内阁和翰林大臣(其中多人之后在《明史》中有传),为李黼手迹题跋,使这部诗卷大大生辉,延长达1460厘米。足见用心良苦,实乃精诚所至,此物更加弥足珍贵。从第一个为其题跋的礼部尚书胡濚到最后一个题跋的当朝才子,七年后荐入翰林,时年三十六岁的聂大年,约有九年时间,即1430至1438年。

光阴荏苒,之后几百年,李黼赠颍监诗卷不闻声息。到了清末,苏州大收藏家顾文彬(1811-1889)在他的《过云楼书画记》第三卷中专辟 “李忠文诗卷” 一章。文中说:“此元江州守李忠文诗墨,而明钱塘朱(复姓蒋)灏得诸弊纸中,装卷征题者也。”《过云楼书画记》问世于1882年。顾一相以对藏品详考始末、辨识真伪、鉴赏谨严著称,且“所著录书画皆为个人收藏”。照此说,这时李黼赠颍监诗卷存于顾文彬之手是无疑的。

1938年,该诗卷流入我国著名书画鉴定家徐邦达之手,徐先生在诗卷后作了题记:“戊寅又七月获此元江州守死节忠文李公手迹,并明初名贤题识一卷,载拜藏之秘箧,以为心远草堂永镇重宝。”可知徐先生在这年七月得此卷,曾视为“永镇重宝”收藏。这时的李黼赠颍监诗卷前多了明代大诗人、书法家李东阳(1447-1516)的引首。再后,该诗卷又从徐先生家流出。曾流入东北,后来在北京荣宝斋露过面。

1959年9月,北京市文物局向故宫博物院拨交文物中,李黼赠颍监诗卷意外出现,据说是“三反五反”运动中查处没收的赃物。这件无价之宝历经六百多年漂泊,时隐时现,数易其主,终于回到新中国之手,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该诗卷已汇聚几朝几代三十几位大家名士的跋记,从它的奇特经历和世人追崇程度看:一来可见人们对李黼的永久敬仰;二来足以体现其特殊的文物文献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关于文状元李黼,人们只知他为国尽忠、为民尽责的一面,其诗其文却没能留之后世。现今发现的诗作,可以说是唯一可以确认的作品,这多少可以填补李黼研究中的多年缺憾。亓建国

新闻推荐

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

利国土告〔2015〕4号安徽省恒亨和玻璃幕墙有限公司:你单位于2010年7月,未经批准、未办理供地手续,擅自占用利辛县工业园...

利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利辛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