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
10月14日,一农村妇女推着孩子从苇子高村路边晾晒的玉米旁走过。当日,惠民县桑落野镇秋收已进入尾声,全镇秋粮丰收已成定局。镇农技站长王新东说:“据我们测产,保守估计,全镇玉米产量平均亩产至少在1200斤以上,高的达1800斤,少的也在1000斤以上。”农村大众报记者孙成民通讯员郑超摄在安徽省宿州市符离国家粮食储备库,正在建设新粮仓(6月28日摄)。在今年夏收和秋收时节,记者在安徽粮食主产区调研时发现,今年的夏粮和秋粮均获得丰收。然而,仓储难题在丰收之后凸显。一些粮食主产区的国家粮食储备库和地方粮库仓储不足,老式粮仓“带病上岗”等现象依然存在。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然而粮食产后损失浪费却威胁着粮食安全。这些浪费究竟有多少?节粮减损的空间有多大?在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前夕,记者专访了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
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每年至少
700亿斤,接近年总产量的6%
“我国粮食连年丰产,市场供应充足,当前粮食安全形势好,但我们要居安思危,丰收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任正晓开门见山,当前,粮食损失浪费已成为危及我国乃至全球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
任正晓分析说,随着人口增加、城镇化推进、消费结构升级,我国粮食消费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同时,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浪费比较严重。据测算,仅农户产后损失每年达700亿斤以上,消费环节的浪费现象更为惊人。
是何原因造成了粮食产后的巨大损失?任正晓认为,从目前看,国内粮食产后损失主要体现在农户储粮、粮食储运、粮食加工等三方面。由于农户家庭储粮装具普遍简陋等原因,农户储粮损失率约为8%,每年仅这一环节的粮食损失就达400亿斤;由于露天储粮、危仓老库带病储粮等因素,粮食储运环节损失达150亿斤;由于消费习惯误区,有的成品粮过度追求精、细、白,有的低水平粗放加工,粮油加工环节损失150亿斤以上。
粮食流通环节
节粮减损空间大
“粮食流通环节节粮减损的潜力非常大。”任正晓强调,尤其是从农户科学储粮、引导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和适度加工几个方面入手,降低粮食产后损失大有可为。
目前全国种粮农户有2.1亿,已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的还不到4%。国内粮油加工企业中,产能在50吨/日以下的占比20%左右,落后的生产方式直接导致大量的加工损失浪费。从试点实验数据来看,适度加工可有效提高成品粮出品率,减少口粮资源损失。
眼下,国家粮食局正大力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任正晓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推进农户储粮专项的实施范围,同时针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特点,开发研制新的大储粮装具,帮助农民减少损失。加快推进加工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粮食加工利用率。此外,通过科学制修订粮油加工业标准,引导适度加工,不断提高副产物综合利用率,减少口粮资源损失浪费。
粮食增产
与节粮减损并重
任正晓认为,危及粮食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从供给的层面看,主要是稳产增产难、产后损失大两大问题。
任正晓说,必须在坚持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减少粮食的产后损失。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就是节约使用耕地和淡水资源、减少农业消耗和排放,就是开发“无形良田”、实现无地“增产”。在我国基本的国情粮情条件下,实行“粮食增产与节粮减损并重”的政策方略,是持续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
本周是2014年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其主题是“节约一粒粮,我们在行动”。任正晓强调,在大力呼吁、倡导社会公众节粮惜粮的同时,把“行动”放在了突出位置。杜绝损失浪费更重要的是,全民努力把爱惜粮食、反对浪费变成一种行为习惯和实际行动。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
新闻推荐
(上接A1版)杨付清的养牛场占地30亩,是3年前建起来的,一年能为杨付清带来100多万元的纯收入。10月15日早晨5点半,天还没亮,养牛场里的7个工人便开始忙活起来。7个人分工明确,老康等6...
惠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惠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