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何士凤:当好脱贫致富带头人

蚌埠日报 2017-12-20 13:58 大字

2013年,何士凤当选为市十五届人大代表。今年,她又光荣地再次连任。在她看来,代表职务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作为五河县临北回族乡新划村党总支书记,她在履行代表职责的同时,还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走上小康道路。

新划村位于临北回族乡西北部,总人口3000多人,耕地8000多亩。由于村里低洼地面积大,村民因病致贫基数大,2014年被确定为乡里唯一的贫困村,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有102户。作为村支书,何士凤一上任就面临着如何帮助村民脱贫的难题。“当时村里大部分是分散居住的村民,道路难走,经济条件也不好。所以群众的怨气大,工作很难开展。”回忆起刚上任的日子,何士凤形容说,自己每次到村民家,几乎都会碰一鼻子灰回来。“要想富,先修路”何士凤一番调研后,打定主意先完善基础设施。2014年以来,她积极与上级政府沟通协调村里道路修整。目前,村里23条村组路、3条上堤路、6条生产路全部实施了硬化,总长度达11公里。路通了,村里的产业也随之兴起。如今在新划村,仅养殖业一项每年就能为村民增收500多万元,渔网编织业更是成了附近村争相学习的对象。去年底,新划村已彻底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这几年,新划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都说,多亏了何书记的努力。“今年养了20多头猪,卖了两万多块钱。还清欠的老账,还盖上了新楼房。”采访时,新划村村民杨国院喜滋滋地告诉记者,自从听了何书记的劝,干起了养殖业,日子越过越红火。村民罗纪凤则干起了渔网编织。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编一条渔网能挣五六块钱。一天下来,快手挣个七八十不成问题,手慢的起码也有二三十块。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一直是导致贫困的“病因”。为此,何士凤一上任就动员群众积极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在她上任后,村里每年参保率均达98%以上,大大缓解了村民的就医负担。此外,通过村里党员干部捐款、社会捐赠,以及村集体经济资助等多种渠道,村里还建立大病救助基金。仅去年一年就救助36户,金额超过9万元,大大缓解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作为一名基层的市人大代表,群众的大事小情都牵动着何士凤的心。2016年,新划村的饮水安全工程竣工,全村都喝上了来自浍河的自来水。别的村庄咋样?能不能用上干净的自来水?在今年初的人代会上,她提出了关于要求实施农村自来水村村通工程,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建议。建议被列为重点建议来办理,能帮助更多人吃上干净的自来水。

市十六届人代会即将召开。何士凤告诉记者,她还将继续关注农村发展,提出更多议案、建议。“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所以,我只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想老百姓所想,急老百姓所急。只要老百姓有需要,我一定把他们的意见、建议带上来,发挥好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何士凤说,她还要多学习法律知识,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为脱贫攻坚、农村事业发展储备“能量”。

新闻推荐

58岁“老局长”踏上反腐新征程

早上7点半,寒冬的朝阳依然明亮。欧斌像往常一样沿着惠民路向东走,迎着阳光,他看到左手边那栋熟悉的检察院大楼,这曾是他本以为要“战斗”到退休的地方。而如今,他要加快点步伐,继续向前走。再走500米,就...

五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五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