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蚌埠的“平安经”对话蚌埠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巫希平
[摘要]对话蚌埠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巫希平
2014年12月31日晚9时,蚌埠室外的温度指向零下3度,此时大部分蚌埠市民或在家或在街头等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而在街头、巷尾、村民组……来自政法一线的干警们放弃休息,在冬夜里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平安。
记者对话蚌埠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巫希平,感受法治蚌埠就是建设“安全、有序、法治、和谐”的平安蚌埠的应有之意。
记者: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后,蚌埠市组织政法系统部分人员前往上海交通大学,听取法学专家对全会精神的解读,学习上海市关于司法改革的思路和经验。此行都有哪些收获和值得借鉴的地方?
巫希平:为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议专门邀请复旦大学教授作《宪法和依法治国》专题讲座。在APEC会议期间,在维稳任务十分艰巨的情况下,我们还是挤时间、创条件,利用一周时间,组织全市政法系统主要领导干部、骨干人员和部分综治成员单位负责同志远赴上海交通大学集中研修,聆听法学专家对四中全会精神的深刻解读,学习上海市关于司法改革的思路和经验。我们还从社会各界法学工作者中抽选精英代表进行座谈,对四中全会精神尤其是《决定》热烈讨论,从不同层面加深对全会精神的理解,就法治蚌埠建设等问题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市委政法委下发了《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通知》,要求政法机关要走在前、做表率,迅速掀起学习热潮。目前,我市正在研究制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意见》,估计将在今年年初正式推进实施。
记者:请简要介绍蚌埠市法治建设方面有哪些特色之处?
巫希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法治建设问题,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法治建设成效有目共睹。经过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去年我市再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综治工作先进单位,跻身全省平安建设第一方阵。2011年,我市还先后荣获“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2012年被确定为全国“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联系点,是安徽省唯一上榜城市。在提升平安建设法治化水平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平安建设组织领导的法治化。将综治(平安建设)列入党政综合考核内容,加大奖惩力度,坚决执行一票否决,去年综治委对存在突出问题的三乡镇(街道)进行社会治安重点管理,并取消其“平安乡镇(街道)”称号。二是加强基层综治管理服务的法治化。扎实推进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站)建设,按照“3+X”工作模式,全市82个乡镇(街道、大社区)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和一类以上403个村(社区)综治维稳信访工作站已全面达标,规范化率达到90%以上。同时各乡镇向群众发放便民联系卡,解决综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真正把乡政府办在群众家门口。三是加强化解社会矛盾的法治化。加强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率先在全国打造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升级版,在医患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中引入法律援助、民政救助和司法审判,健全完善维护群众利益长效机制。此外,固镇县“村为主”、五河县“和事室”、禹会区警调司调个人工作室等模式,在基层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很实用、很有效。四是加强执法司法工作的法治化。推动建立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及刑事附带民事调解、和解工作机制,出台《关于切实维护涉案人合法权益推进刑事案件侦办公开的指导意见(试行)》,落实司法公开承诺。五是注重发挥法治人物典型引领作用。在全市政法系统开展向检察干警吴群、公安干警李仁强、司法所所长朱儒玲同志学习的活动,大力弘扬其亲民爱民、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了我市政法干警的良好形象。
记者:不可否认,有些地方还存在“摆平就是水平、稳定就是搞定”的人治思维;也会有为追求稳定而牺牲法治的现象。您遇到过类似问题吗?这种思维该如何扭转?
巫希平: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问题,主要是少数部门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理念尚未形成,长期奉行“摆平就是水平、稳定就是搞定”的人治思维,采取非法律手段解决现实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往往为追求稳定而牺牲法治。一些领导干部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由于法治思维、法律素养欠缺,不能正确把握运用法治原则和精神,不能做到统筹兼顾,灵活处置,以致酿成恶性群体性事件。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必须以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统领全局工作,必须做到以法治建设引领平安建设、队伍建设,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和政法干警,一定要将法治思维作为法治方式的前提,做任何工作都要依法办事,依法履职。尤其在做重大决定、重大部署之前,脑子里要多问、多想,法律法规是怎么规定的,这样做符合不符合法律规定,有没有违法。政法干警在具体案件办理上也应多几个假设,多些换位思考,努力将每一起案件办成铁案的同时,更加彰显法律的公平正义。
记者:针对老百姓最关心的“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句话,蚌埠如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巫希平:提升执法透明度是司法公正的表现,政法部门将利用各种载体,把可以公开的事项全部予以公开。我市公安机关“平安江淮·蚌埠”网站正在积极建设中,“蚌埠公安在线”微博粉丝已达20万人,排名全省第一;全市检察机关已全部开通官方微博,是全省首家开通的市级院和基层院;市中院在全省法院系统率先建成了12368诉讼服务平台,实现窗口诉讼服务和电话热线、网上诉讼服务一体化。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开放、动态、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执法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
记者:在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方面,今后蚌埠有哪些新思路?
巫希平:蚌埠当前社会大局稳定,经济发展良好,正在向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迈进。经济越是较快发展,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越需要提高。法治蚌埠就是建设“安全、有序、法治、和谐”的平安蚌埠的应有之意。首先,必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机制,在乡镇(街道)、村(社区)普遍建立为民服务中心(代理站)和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站),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深入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依法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其次,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落实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重点管理、一票否决、奖惩兑现等制度,完善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机制,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对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排查整治。第三,扎实推进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切实解决好信息共享、网格化管理、部门联动、治理创新、公众参与等问题。第四,深入开展“法治蚌埠”、法治县(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诚信守法企业等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平安法治联创活动,研究制定新的创建标准,将平安与法治元素注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组织、各个家庭,探索建立个人守法诚信平台,促进全民守法、诚实守信。第五,加强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建设,落实司法改革各项要求,强化立法、行政执法、司法三支队伍建设,畅通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干部和人才之间以及与其他部门具备条件的干部和人才交流渠道。尤其要坚持从严治警,开展政法专项巡查,实行政法干警违纪违法报告及集中通报制度,严肃处理违法违纪行为。加强队伍管理,开展政法机关干部轮岗交流,激发队伍活力,组织政法干警集中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干警法治素质。 ·本报记者李斐·
新闻推荐
▲在五河县人民法院,法官与法官之间,法官与审委会委员之间经常就办案情况进行讨论和总结,此举有效地提高了法官办案水平。 陶成记者吕宏伟摄...
五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五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