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告别“连家船”住进温暖家

安徽日报 2014-01-28 23:12 大字

■ 本报记者 丰静

春节将至,五河县沱湖乡50岁的老船民贾万书可忙坏了。原来前不久,他拿到了位于浍河村的安置房钥匙,半个多月来一直忙活着装修新房。

“在船上生活了大半辈子,现在俺们这些老船民终于在岸上扎根了。”贾万书说。

作为五河县较为特殊的一个乡,沱湖乡除了拥有8400亩耕地外,还有8万亩水面、3个渔业村,截至2011年,全乡仍有1350多户渔民住着“连家船”,把家建在船上。

“常年在水上漂着,俺们的生活十分不方便。”贾万书告诉记者,船上不通电,吃的水要靠自己消毒,特别是家人生病、孩子上学成了很大问题。

为解决“连家船”渔民生产生活困难问题,五河县政府自2008年就出台了专业渔民安置政策,帮助渔民上岸安居,引导专业渔民转捕为养。该县对符合条件的1030户失水渔民每户给予30亩生活水面进行安置,指导开展围网养殖;对不能给予安置水面的渔户则每户每年发放1600元的生活困难补贴。

“考虑到年轻一代的渔民和岸上农民的情况基本相似,外出经商、务工人口比较多,真正生活在沱湖的人正在逐渐减少的实际情况,乡党委政府决定改革传统的安置办法,逐步由过去的平面安置转变为现在的立体安置,以达到充分利用空间、节约土地的目的。 ”五河县沱湖乡党委委员潘祥军告诉记者,2011年,沱湖乡浍河小区33亩土地实现了“农转用”,集中解决“渔民上岸”安置难题。为了合理用好项目内的土地,沱湖乡深入调查研究,认真规划,首先拿出十亩土地建设了4栋216套廉租房,再建12栋作为渔民上岸的安置房,安置渔民约350户,并且规划了一个占地约6000平方米的渔民文化广场。此外,还通过调整其他集体建设用地,集资建设三栋安置房。

“在安置区建设中,我们充分考虑了渔民的各种需求。 ”潘祥军说,小区建设采取了“5十1”的安置模式,即楼上五层为居家使用,一层作为多功能室,可以用于停车、仓储、安置老人等,小区附近还建起了九年一贯制的沱湖学校。

在贾万书家的楼上,年轻妈妈张岩岩已带着一岁半的女儿住进了新家,她指着窗外200多米远的学校,笑呵呵地对记者说:“往后俺家闺女也能在家门口上学了。 ”

新闻推荐

全力加快淮水北调工程建设

本报讯(通讯员 斯实)3月7日,淮水北调工程建设调度会在五河县召开,副省长梁卫国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力加快工程进度,力争使项目早日全面开工,为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五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五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