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创新经营体系 发展现代农业

安徽日报 2014-04-22 22:30 大字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省政协将这一重大主题列入今年重点民主协商活动,精心组织调研,并于4月21日专门召开界别协商会,组织有关界别代表和政协委员深入交流,建言献策。今日《政协广角》聚焦这一主题。

培育家庭农场 解困“谁来种地”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尤其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和城镇就业,“谁来种地”、“谁来务农”问题日益突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重要内容。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省政协委员通过调研认为,家庭农场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经营组织创新,是破解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严重、生产效率低的一个有效手段,也是当今世界现代农业的主流经营形式。

“基础条件弱,经营成本上涨快,资金来源困难,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家庭农场的发展。”省政协委员马露认为,近年来,安徽省通过政策引导、示范引领,家庭农场得到快速发展,但当前家庭农场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突出问题。

马露建议,创新投资机制,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支持农民开展小农水设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治、道路建设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安排在家庭农场实施。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出台针对农场经济的奖励和激励扶持政策,重点加大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和投入。

“扶持家庭农场要有管用的措施,要有‘量身定做\’的政策。 ”安庆市政协副主席戴德民认为,去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 “扶持家庭农场”发展以来,各地纷纷制定家庭农场的认定和登记注册办法,不少地方出台了扶持措施,但相当一部分地方采取的扶持措施针对性不强,不能有效解决家庭农场发展中的问题。

戴德民建议,科学设立家庭农场的“门坎”,紧扣家庭农场的本质要素,充分考虑域内农村实际,科学设定家庭农场的认定和登记注册条件,避免宽严失当,人为增加或减少家庭农场的数量。国家和省安排各种农业补贴要向家庭农场倾斜,尤其是支持粮食生产的各种补贴增量部分,要切实做到主要投向家庭农场。

“加大金融保险等政策性支持力度,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壮大。 ”九三学社安徽省委员会提出,各级政府应积极鼓励农村改革试点市、县拓宽思路,先行先试,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渠道,制定出台操作性强的金融政策,推动金融部门采取联户联保、信用贷款、订单质押、农作物预期收益质押等多种形式,发展普惠金融,支持农村融资。

九三学社安徽省委员会建议,建立应急贷款保障机制,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价格异常波动或因出口受阻资金缺乏时,财政、金融部门启动应急机制,提供短期贷款支持,帮助家庭农场走出困境。扩大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保险覆盖面,提高农业保险经济补偿标准,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提高对大型、先进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比例,允许对家庭农场购买农机补贴突破30%的上限。

有序流转土地 培植“规模效益”

“土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石,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可以有效提高土地经营适度规模化。”张文平委员建议,积极推进土地流转体制改革,建立土地流转市场,采取股份合作、出租、转让等形式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流转,提高农业规模化程度。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探索不同生产领域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对认定的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新增农业补贴重点向其倾斜,对达到一定规模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予以奖励。

“‘土地红线\’不仅要在数量上守住,更要从质量上守住。”张文平委员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土地整治整村推进项目实施过程中,重数量轻质量问题突出,有的只对土地做了平整,没有按耕作要求进行土壤改造;有的不按自然规律和农业生产需要整治,将一些山塘和沟渠填埋,新开挖的水塘又没有周边水系融合,自然水系严重破坏;有的没有按标准建设田间道路和绿化等配套设施,农业机械化作业困难等。张文平委员建议,科学规划、适度实施土地整治整村推进项目,加强监管,尤其要严把土地整治项目的验收,确保土地整治质量。

“农地流转要设置门槛,防止形成新一轮掠夺农村土地资源的运动。 ”於忠祥委员认为,土地流转过程中,要确保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的主体地位,建立“家庭经营为主体,其他形式为补充,准入与监控制度为保障”的农地流转与经营机制。同时建立土地流转准入制度和监控制度,保障流转土地的用途不变和高效利用。准入制度的核心是对土地流入者的资格进行认证,包括资信条件、经营能力、管理水平等。通过建立土地流转准入制度,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培育大批农场主。监控制度是对土地用途和经营水平进行监控,发现流转土地的利用违反规划用途,或利用效益低下的,采取警告、整改、罚款和收回流转土地的惩罚措施,确保农地农用和高效利用。

强化职业培训 求解“人才困局”

“发展现代农业,要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解决‘人从何来\’的问题。”民进安徽省委提出,新型职业农民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安徽省近年来不断加大对新型农民的培训力度,但“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的现象依然存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是当务之急。

民进安徽省委建议,根据新型职业农民的类型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分类型、分层次科学制订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系统规划。整合培训机构,统筹利用各类公益性培训资源,协调利用各类社会化培训机构,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以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

民进安徽省委建议,对象选择上,要强调最基本的资质,包括年龄、文化程度、专业技能、经济基础、从业愿望等,必要情况下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核。时间上,延长培训时间,单次培训至少要半年或者一个种养周期,整个培训要向前后延伸,避免短期培训走过场现象。内容上,除了培训生产管理方面的知识外,还要有经营管理、社会服务方面的内容,强化职业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

“合适的培训模式有利于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培训效率,增强培训效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马露委员建议,在已有培训基础上,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可以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点或依托各种扶贫涉农项目进行 “依托”式培训,利用龙头企业搞“带动”式培训,运用“基地”力量开展“基地”式培训。还可以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选出一部分典型进行“引导”式培训,发挥高产创建示范片、标准化养殖小区、现代农业园区的实训作用,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完善社会服务 强化“体系支撑”

“没有现代化的服务,就没有现代农业。 ”邱江辉委员认为,高质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够有效把各种现代生产要素注入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传统的家庭经营之中,不断提升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水平,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邱江辉委员建议,着力加强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科研、教学和推广机构联合机制,提升产学研服务水平。设置农技推广岗位,鼓励高校、科研人员从事农技推广事业,实现院校专家与基层农技力量有机结合、科研课题与农业生产问题全面接轨,技术服务与农民需求有效对接,让农民“有求必应”。

整合农村服务资源,加快发展要素优化组合、利益联结的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鼓励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利用自身资本技术优势,成立农业专业服务公司,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全程服务。搭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促进社会化服务供需对接,引导各类服务组织与经营主体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政府购买服务要向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倾斜,积极推进 ‘以钱养人\’向‘以钱养事\’转变。”朱新中委员建议,各级政府要将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为公益性社会化服务的重要载体,不断创新服务手段和方式,完善政府购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政策措施。县、乡政府要对一些可量化、可监管的农业公益性服务,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竞争或招投标。根据公益性服务的不同特点和具体要求,积极探索多角度,多领域、多范围的公益性服务实现形式,以政府定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等方式,为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公益服务提供有效路径,引导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升质量、扩大规模、发挥作用。

近日,在刚建成的五河县维尔康生态农场种植基地里,农民正在栽种瓜苗。该基地主要种植西瓜、草莓、蟠桃等作物,投资700万元、占地500亩的二期工程将在2015年底建成,届时可为周边农户提供400多个就业岗位以及300多个临时岗位。

特约摄影 李向前

新闻推荐

中纺农业蚌埠有限公司在蚌埠市固镇县连城镇蚌埠市双赢

中纺农业蚌埠有限公司在蚌埠市固镇县连城镇蚌埠市双赢粮油贸易有限公司院内 1#仓、2#仓、3#仓,共 3栋仓;在蚌埠市五河县武桥镇五河县双丰面粉有限公司院内 1#仓、4#仓,共 2栋仓;在滁州市定远县工业园...

五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五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