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临绝境的“淮王鱼”
[摘要] 濒临绝境的“淮王鱼”
西涧论坛网友贡发芹
淮河下游流经明光境内浮山脚下,有一个洞名浮山洞。洞内繁殖生长一种奇特的鱼,相貌怪异,形同“鲶鱼”,为众鱼之王,头大嘴宽,且小而圆,生于腭下,嘴唇上下各有四根胡须;鱼体呈纺锤形而稍扁,全身色泽鲜黄如“戈鱼”,光滑无鳞,背鳍带有灰黑斑彩,传该鱼为上述两种鱼杂交而生,但无从考证,当地渔民通俗地描述这种鱼:长着鲇鱼的身子,鲨鱼的脑袋;随着季节和水温变化其体色呈现淡灰、青白、粉红三色交替变幻的生存状态。更为奇特的是,这种鱼性格极其的刚烈,在普通状态下,它通体大多呈现青灰色,但是在缺氧的状态下,它会全身充血,朝红色方向变化;缺氧程度越高,充血范围就越大;甚至鲜血还会从鱼鳍处留出来,绝对不同寻常。其肉质细腻、肥嫩、鲜美异常。
这种鱼就是淮河稀有鱼种,明光境内淮河水域特产——“淮王鱼”。淮王鱼属鲶目鮠科,学名长吻鱿,一名回黄鱼,又称肥王鱼,是淮河小三峡水域特有的一种名贵鱼种,有水中活化石之称,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一般在2公斤左右,大的可达20公斤,但现在已不多见。肥王鱼红烧、片炒均可,具有鲜、嫩、滑、爽等特点。尤其是清蒸后,肉比豆腐更细腻,汁水比鸡汤还鲜美,如用肥王鱼同淮南八公山豆腐放在一起红烧更鲜美。在《中国菜谱》中,肥王鱼的菜名列入其中,称作奶汁肥王鱼。据《寿州志》记载:西汉时,有人把这种鱼献给淮南王刘安品尝,他觉得鲜美可口,给它取名叫“回黄”,并经常以此鱼宴请宾客,淮南王喜食“回黄”的事传到民间,人们习惯就叫它“淮王鱼”,是一种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的珍稀鱼类。
淮王鱼每年农历七八月间产卵于岩石上和石缝中,幼苗大都成群结队跟着亲鱼生长。每当淮河汛期,淮王鱼便欢跃起来,有的逆水而上,可达河南;有的顺流而下,可达江苏。淮河浮山以上迎水寺、沫河口、硖山口也有此鱼出现。此鱼多产在明光浮山一带的岩洞、石缝、洞穴之中,其中浮山洞最多。
明光的淮王鱼与明光地方文化又特别关联。明光的淮王鱼繁殖之地历史底蕴深厚。这里是古代世界水利史上无双工程浮山堰遗址。浮山堰属于古代著名军事对峙设施,位于安徽省明光市、五河县及江苏省泗洪三县交界的淮河中下游小三峡(凤台硖山峡、怀远荆山峡和明光浮山峡)之一的浮山峡上,浮山遗址已被列为明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底蕴非同一般.
明光的淮王鱼栖息之处文化内涵丰富。除苏轼外还有许多著名文豪在这里吟诗作赋:“登浮山,望五河,五河五条河,淮、浍、漴、潼、沱。”——民谣。在当地流传甚广,有人附会为曹操绝对上联,至今无人对出令人满意的下联。
中唐最著名的诗人白居易,曾宿浮山灵岩寺,留下著名诗篇,唐宋把大家之一、著名文学家苏澈也曾留诗咏浮山洞。此外唐代宰相、著名诗人李绅,北宋宰相、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等许多历史名人都曾经乘船沿淮东下,经过浮山脚下题诗,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让淮王鱼频增了几多文化色彩。
明光的淮王鱼生存之地淮河浮山上下景致秀美独特。浮山上有众多人文景观。浮山下淮河岸堤逶迤,树木葱茏挺拔,湿地情趣盎然,农田果蔬丰盛,是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可以设想假如以淮王鱼为载体,恢复浮山所有景点,在山上建成淮河岸边仅有的望淮塔,将浮山精心打造成一个集特有资源、历史底蕴、文化内涵、名人效应、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淮河岸边旅游休闲度假风景区,策划一个中国·明光淮王鱼美食文化节,品尝淮王鱼,感思淮河魂,登浮山怀古,攀高塔览物,入仙洞寻奇,临淮水放歌,观平原风情,赏湿地美景,那会是什么结果呢?我以为肯定能大大提高明光人的软实力,将明光知名度打出去。
淮王鱼是明光又一特有资源,据专家介绍,淮王鱼作为名贵稀有鱼种,经济价值极高,发展前景尤为广阔。但明光淮王鱼生存环境持续在恶化,由于无人重视,没有专门保护、研究、开发、利用,加上滥捕和水质污染等因素,明光淮王鱼目前已濒临绝境。不知淮王鱼的故乡明光人有何想法呢?
原帖地址http://bbs.chuzhou.cn/thread-163505-1-1.html
·观点·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消息为了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安徽近日发布公告继续招募1000名大学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招募报名工作将于7月上旬开始。据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五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五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