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碗热气腾腾的面唤醒沉睡的胃,开启美好的一天 寻一碗人间烟火

淮河晨刊 2019-09-11 06:54 大字

◤女店主正在配菜。◥腰花炒面。凌晨5点,天空微微泛白,整座城市还未完全从睡梦中醒来。最先唤醒人们的是,从蚌埠大街小巷的面馆里蔓延开来的一缕缕烟火气……大大小小的面馆,或是集聚在某条街、某条巷子里,或是零散分布,但凡是有人集聚的地方必然有面。蚌埠人对面的热爱,或许深入骨髓。当记者在朋友圈抛出“蚌埠最好吃面馆有哪些”的问题后,朋友、网友积极留言,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去吃”。

要说哪家的面条好吃?每个人都能说上好几个店名。可总结来说,蚌埠人最好的还是那一口手擀面,那一碗头汤面。伴随着这些面馆里飘出的阵阵“烟火气”,像馋虫一样勾引着“爱面人”的胃。一碗真正的好面,是有着灵魂和故事的,它不仅能唤醒你沉睡的胃,还开启了美好的一天。

做面条30多年,守的是一方天地石家正宗手面馆(五中对面)

一碗好面,不一定价很贵,但总有能触动味蕾的本真味道和直指人心的情怀。

石家面馆开在治淮路与国治街交叉口,爱吃面的人习惯指路为“五中对面”。

记者去面馆之前,资深吃货网友“胖胖恐龙”再三提醒,“他家面条的灵魂,是面,是手擀出来的面。是不是老石擀出来的,一吃就知道。”还给记者打了一剂预防针,“店不大,环境一般,但是好吃的地方大多这样。”

怀揣着一定要吃到是“老石手擀的面,而不是其他人擀的”心思,记者在上午11点赶到了面馆。小小的店面,店内五六张桌子,挺简陋。

和面是一碗美味手擀面的开始,而擀面的功夫则决定了这碗面的美味程度。先不点面,得看看老石擀面的技术。老石,从20多岁开始接触面条,一碗手擀面他已经擀了30多年。

擀杖飞转,菜刀起落,面条飞扬,一团平淡无奇的面在老石的手里神奇地变成细长的面条。

“老板,来碗小碗拆骨汤面。”小碗拆骨汤面,12元。

就着一锅烧的正沸的骨头汤,老石的儿子石磊落面、起捞、过水,几分钟的工夫,一碗新鲜的手擀面就出锅上桌了。撒葱花,多放点胡椒面,汤汁鲜香,面条晶亮。

“来啦?今天吃点啥?”食客一进门,石磊吆喝着。用他的话来说,来面馆的都是周边老主顾。这么多年了,面馆也挪过地方。没有他们,面馆也不会一直生存到现在。

旁桌一位食客见记者在拍视频,凑声道,“他家的面条我吃了十几年了。就这面条价格,五六年都没涨过。”

一碗面吃完,要说感受,碗大分量足,肉给的多。一言以蔽之,这碗面特别符合老蚌埠人的口味。如果非要提个意见,这个就餐环境确实有点“苍蝇馆子”的风格。

一东一西手擀面,多少人赶着头道汤麴记杠子面(解放二路,新淮菜市场东门对面)

“早上5点半开门,10点多可能面就卖完了。他家也是干了很多年了,老板心情不好的时候,还不营业。你要去吃口面,还真得碰运气。”一“面痴”向记者交代着麴记杠子面店的规矩,一天只卖200来碗面,10点多就可能打烊了。

周末早上8点多,记者匆匆从城市东边驱车赶到面店。到地点一看,果然很多食客在门口等待。取号、付钱,不过是十几秒的事情,因为只有蹄包面可供选择。

蚌埠人对手擀面情有独钟,很多老蚌埠人爱吃刚擀好下锅不用煮太久的面,有嚼劲。“就爱吃这口,而且一定要早来,赶上头道汤,味道更鲜美。”一食客颇为遗憾自己来晚了。

赶着要喝头道汤的,食客们还推崇麴记杠子面。虽然不明白大家对头道汤的热爱,但是趁着麴老板又快要打烊之际,赶紧点了手擀面。

与要早去、要取号、要排队的面馆相比,这家的面条将嚼劲更发挥了一成。“干了十几年了,现在老板和徒弟轮换着擀面,手劲不一样,擀出来的面嚼劲也不同。年轻人手劲不够,擀出来的面要硬点。”老板娘说。

不过,对于广大爱吃面的食客来说,手擀面就是一碗面的灵魂,只要面好,这碗面就值得期待。

面条中的“爱马仕”,一碗面150元高记面馆(红旗三路)

记者来到了这家传说中“非常贵”的面馆——高记面馆。

高记面馆开始于1991年,最初只是一间茅草屋。搬了几次家,现在落户于红旗三路。

很多人都说,高记的面,“花头”多。果然,在餐台前,记者看到了码放整齐的数十样材料,有猪肚、猪骨髓、鸡腰、猪尾巴……

平常爱点的鸡丝三鲜面,25元/碗。最贵的鲍鱼面,150元/碗。正当记者在苦思冥想吃什么面时,耳边传来的是“25号,190元”“26号,150元”……内心一哆嗦,还是点碗平常的鸡丝面吧。

看着后堂师傅纯手工做面,记者问老板娘,“这摆放在餐台上的都能卖完吗?”“能啊,每天的材料都是新鲜的。汤也是经过小火慢炖两个多小时而成。”

“你今天来的有点迟了,下午两点左右就打烊了。”老板娘说,考虑到工人的精力以及出面的质量,所以晚上是不营业的。

闲谈之余,面已上桌。小碗面,是一碗调好的干扣面。大碗汤,不光是鸡丝那么简单,里面还有肉丸、皮肚、木耳、青菜,撒上必备的胡椒面。大口嗍着面条,想找张餐巾纸,目光所及之处发现,人人手上都有条粉色小毛巾。“他家没有餐巾纸,小毛巾也是特色。”一旁的食客说道。

虽然面条价格高,但爱吃的人真不少。下午1点多的面馆,仍然是座无虚席。老板忙碌穿梭在大堂和后堂间,但总能笑呵呵地分出一点精力对来来往往的食客,鲜少因为忙碌而怠慢。忙碌之余,他回答了记者“你的生意经是什么”的问题,那就是“用心做面,用心待客”。

白雾袅袅烟雾环绕,尽显人间烟火大奎腰花面(前进路西段)

一碗热气腾腾的炒面,再来一瓶啤酒,是蚌埠人简餐的最佳搭配!

从这家面馆的招牌、店内的环境来看,看得出是颇有人气且“身在江湖”多年的“老店”。有的人嫌屋内太热,就让老板在门口支张小桌,搬张小凳子,在路边大快朵颐。

傍晚6点多,刚下工的几个工友聚在一起,一人一碗面,一人一瓶啤酒,再剥几个蒜瓣,天南海北吹一通。“有时候,一碗面也很神奇。饿了,孤独了,酒后抑郁了,一碗面会温暖你的胃,将你从失望中拽回到人间。”一个工友说,一碗腰花炒面,一碗肉圆汤,坏情绪都等随着汗液排出了身体。

大奎面馆经营了20多年,老板大奎就炒了20多年的面。讲究的是“一锅一面”,一人炒一锅,分量和口味是有保证的。

主角“腰花”,大片的有勺子面积的三分之二,与面搭配起来并不油腻。薄薄的、一片片的腰花,与土豆丝、绿豆芽为伍,不断在视觉和味觉中突围抢分。腰花表面没有血丝,嚼起来丝毫不费劲。趁热夹一个入口,嫩是给予它最高的评价。作为一个吃肉的“吃货”,嘴里吃着腰花还要加点面条入嘴助兴,那种嚼一嚼就化了的感觉,很容易下咽。

除了腰花面,大肠面、土豆丝炒面、蹄包肉炒面都值得一试。

□记者手记人间一碗面

很多天,拿着投票最多的几家面馆名单,记者一家一家试吃。久而久之,存在了一种惯性思维:店家对于宣传这件事,都是很乐意的。

但是,现实总是会很快打脸。和友人来到一家名叫吾品知味的面馆,点上两碗面。依着前几家的经验,记者找了名店员直奔主题想聊聊面馆的“前世今生”。谁料,店员一脸严肃表示,老板不在,大厨很忙,不接受采访。随后,非常谨慎地让掏出记者证让她审核下。

在记者和友人呆愣数秒后,为缓解尴尬,我们哈哈一笑,“算了,我们就是吃碗面罢了。”没过一会,面上桌了,可一人一份的例汤少了一碗。记者前去询问,负责后堂的大姐说,怕你喝不完。

“用心做面,用心待客”的话语在耳边回响。于是,两人匆匆扒拉两口面出门,呼出一口郁结之气。友人玩笑,莫不是把你当成同行了。

有人说,很多深居于街头巷尾的小店,存活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有着满是污垢的墙壁,总是擦不干净的桌子。可是,食客并不介意,因为他们爱的是美味和像家一样的温馨。

其实,在记者准备这个专题时,不少小伙伴们都积极给出意见。其中,有个因为吃而结缘的朋友说,“不是我有多会吃,但我会比较。比较味道,比较人。吃的多了,自然就知道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

听了深以为然。探寻一碗面,比较的不止是味道,还有对于美食的敬畏心。为了尝到最真实、最用心的味道,可以在路边摊蹲了好几个小时,为吃到心心念念的美食,天刚蒙蒙亮就开始排队。其中,观察店、美食、人,了解、探讨一家面馆,才是寻找和记录的目标追求。镜像深处,照见的则是内心。

新闻推荐

师德光辉照耀半个世纪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很多人和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早已记忆模糊,但总有一些片段让你终身难忘。教师节前夕,67岁...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