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场雨,只是煎包锅里一瓢水 今天继续38℃的煎熬,明天“退烧”仅退1℃

淮河晨刊 2019-07-31 07:44 大字

本报讯(记者陈瑶实习生孙晓萱)昨天傍晚,老天爷给大家送来一剂强力“退烧针”,用一场短时强降水让气温瞬间降了10℃。暑气顿消让昨晚外出散步、纳凉的人也明显比前几天要多。

大雨突如其来带来麻烦也带来欢喜

昨天下午四点多钟,有小伙伴的手机气象APP中突然收到了提醒,“禹会区即将有雷暴雨”,看看窗外明晃晃的太阳,周围一众人直摇头,“不是本地官方发布信息,信不得。”话音不落几分钟,下午近五点,乌云军团就开始由西向东迅速逼近市区,五点二十几分,空中电闪雷鸣,大雨顺势而下。虽然雨只下了四十分钟左右,但气温却一口气怒降10℃。下午五点左右,蚌埠市市区气温35℃左右,到了傍晚六点,气象台实测气温只有25℃。在小蚌埠镇、花鼓灯嘉年华附近甚至一度出现了些许冰雹。

蚌埠市气象台在前一天预测,昨天的天气是多云转晴,这场大雨实在是预料之外。昨天傍晚,淮河晨刊记者联系了市气象台,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场雨是蚌埠市局地生成的短时强降水,大雨级别,降雨量最大出现在秦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内降水44毫米。

“未来几天不排除仍有类似这种局部地区雷阵雨的可能,但具体在哪个地方很难预测,这就像烧一锅热水,大家都知道这里能量很大,但具体哪个泡泡会先冒出来很难预测。”气象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因为蚌埠市正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属于气流对流旺盛区域,极易形成分散性雷阵雨。

8月“退烧”,只退到37℃

昨天晚上七点半,气象小姐姐在办公室里发稿时,窗外又开始电闪雷鸣,酝酿新一轮降雨。两拨雨让气温彻底凉凉,出门沾点雨水、小风一吹,还有点冷,公交车里的空调这次真的像极了“前任的心”,凉得让人瑟瑟发抖。这场突如其来的欢喜,可能会让很多人有种幻觉,“蒸煮烧烤”日子大概快熬到头了,至少也能凉快两天吧。快别那么天真了,副高没那么客气。昨天晚间的降雨,只是相当于煎包锅里中途加的那瓢水,今天还要盖上锅盖继续煎。未能“釜底抽薪”,今天气温还会升达38℃,热度不减,水汽却在不断蒸腾,又湿又热,想想就知道不好过。

不过,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侧热带低值系统的活跃,连日38℃的高温也终于要进入“倒计时”。8月1日开始,副热带高压将逐渐北抬、东退至山东半岛一带;而据中央气象台最新消息,目前南海中东部有热带扰动发展,预计将发展成热带低压,之后进一步加强为热带风暴。这个热带系统未来可能发展成今年第7号台风“韦帕”,并将在7月底8月初影响华南一带。不过这剂“退烧药”对我们的作用并不大。

从8月1日开始,蚌埠市的最高气温确实下降了,但只降1℃,高温仍将持续。虽然只降了1℃,热还是肯定的,但对人体的体感来说,也会有明显的不同。气温38℃时,对人体来说,就像拥抱着一个全身发烫的高烧患者,而当气温降了1℃,你拥抱的就是和自身体温比较接近的人。到了下一周,蚌埠市的最高气温可能才会再缓缓下降一个档,到达35℃附近。

我们正在接近热量极限

高温本身的威力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高温和高湿强强联手。据市气象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蚌埠市本周前几天的湿度都在40%-50%,上个周末湿度超过50%,高温+高湿,难怪很多人出门就有要中暑的感觉。

这几天,人体正在“接近热量极限”,也刷上了微博热搜。英国气候学家汤姆·马修斯25日发表文章称,人体正“接近热量极限”。当湿球温度达到35℃,人体将失去调节自身温度的能力,只能存活几个小时。

什么是“湿球温度”?这是相对湿度达到100%时所达到的温度。因为水蒸发能吸收热量,所以“湿球温度”是当前环境仅通过蒸发水分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

有研究表明,“湿球温度”35℃,约等于38℃高温+80%的相对湿度。这样的高温高湿,体感温度已经爆表了。大家都知道,人体平均体温在37℃左右,如果发烧体温高于40℃,大脑就会不清醒。体温再高,器官可能就会被“烧坏”。所以当湿度高到人体无法通过排汗来散热时,也到了人类能承受的最高温度。好在,有气象专家表示,在当今的气候条件下,地球上的湿球温度很少超过31℃。

新闻推荐

刘玉华案二审维持原判

本报讯(记者李浩孙言梅)7月30日,蚌埠市中级法院公开宣判上诉人(原审被告人)刘玉华贪污、挪用公款、行贿、寻衅滋事一案,裁定驳...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