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联手 织密防溺水安全网

蚌埠日报 2019-07-29 08:04 大字

本报讯(记者靳瑾)“要重点教育孩子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久前,全市中小学生家长都收到了教育部门发来的一封信,提醒暑假的教育中除了抓学习,也别忘了防溺水。

蚌埠市现有中小学、幼儿园1300多所,在校学生60余万人,其中留守儿童众多。加之境内河湖纵横,水域众多复杂,所以蚌埠市的青少年儿童防溺水一直是重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每年从4月天气转暖,直到9月秋季开学,都是防溺水的重点阶段。“假期是青少年儿童意外伤害的高发期,溺水则是暑期的头号杀手。所以,市教育局特别提醒家长履行好监管职责。”市教育局局长沈亮说,市教育局近期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溺水防范工作的预警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的紧急通知》,组织预防溺水专题教育,向家长发出一封信,家校联手全面推进防溺水工作。

“防溺水,关键在防。”沈亮说,蚌埠市基本形成了“党政领导、部门负责、依法监管、社会关爱”的防溺水工作机制和防护网络,初步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防溺水安全防范体系。

如何警钟长鸣,织密防护网?年初以来,蚌埠市中小学和幼儿园持续不断地开展防溺水“十个一”宣传教育活动,即上一堂预防溺水专题教育课;节假日前集中开展一次防溺水安全教育;组织一次预防溺水和游泳安全知识竞赛或知识展板等宣传活动;印发一份游泳安全和预防溺水宣传册页;召开一次家长会;开展一次家长专访活动;印发一份致家长的一封信;布置一篇防溺水安全教育作业;每周一次专题教育;每日一次安全提醒,课前课后进行安全提醒。“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多方联动,全方位多渠道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市教育局法规科科长李杰介绍,防溺水安全知识已经纳入各学校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截至目前,全市开展防溺水“十个一”安全教育的学校达100%,印发游泳安全和预防溺水宣传材料几十万份。收到《致家长的一封信》后,每位学生监护人还要签字给出回执,老师则会上门家访,使防溺水宣传教育达到家喻户晓,确保教育、宣传、提醒工作覆盖到每一名学生、每一个家长。尤其是要帮助学生了解游泳安全常识,掌握自救救人正确方法,从而提高学生防灾避险意识。

“从近几年溺水事故来看,溺亡的人群90%集中在农村青少年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6岁-14岁孩子;溺亡的水域90%集中在村周边河沟、水库及村中及周边取土塘、水塘;溺亡的时间90%集中在高温天气下午二时至六时。”李杰告诉记者,抓住这三个重点,结合当地水文、水情特点,针对重要时段、重点区域和重点群体,在关键部位设置警示标志、落实巡防人员和管理责任,才能将社会防护网络织得更密。

防溺水,志愿者也在行动。今年暑假前,市教育局和团市委共同开展了“点亮微心愿爱心暖珠城”暨暑期防溺水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走村入户,并结合教工团支部、青年教师、暑期“三下乡”志愿者的力量,深入各村进行逐家逐户家访,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将防溺水的知识传授到每个家长的眼睛里、耳朵里、脑子里。“在安全主题团日、暑期返校日、乡村少年宫开放日的节点,也会开展专门的安全教育。”李杰说,目前除了一天一个电话,一周一次家访,一月一场活动的暑期“三个一”工程,志愿者还联系蓝天救援队以及蚌埠医学院等高校“三下乡”志愿服务团队对乡村志愿者进行救援培训,印制乡镇村防溺水警示牌,在各类教育公众号推送防溺水视频,让孩子们远离不安全水域,学会自救和急救知识。

新闻推荐

笑中含泪小报童 勇气与耐心并存

“偶尔遇到拒绝,可孩子没有放弃,愿意尝试,愿意鼓起勇气,小报童带给孩子的变化很大,孩子点点滴滴的成长看在我们家长...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