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的周维荣: 二十多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养母 本报记者 陈昂 通讯员 李媛媛 文/图

淮河晨刊 2018-09-05 17:04 大字

周维荣照顾瘫痪在床的养母。

今年63岁的周维荣,是蚌山区燕山乡岗北村村民,她二十多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养母,服侍半身不遂的养父。几年前她的养父因病去世,经历了揪心的痛苦之后,就一心照料瘫痪在床、已经是九十多岁高龄的养母。她埋头做着她认为该做的事,把“孝”字深深地刻在日复一日的生活琐事上,无怨无悔,在当地被传为美谈。

为服侍养母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8月28日上午9点,记者来到燕山乡岗北村时,周维荣正骑着三轮车在村子附近捡拾废品,她戴着草帽,将废品捡到车厢内,得知记者要来,便回到家门口等候。

“我也没啥固定收入,捡废品一天能挣个一二十元钱,够买个菜啥的,儿子刚要了二孩,过得也是紧巴巴的,我不能拖累他们。”周维荣说着,便打开家门,屋里面积不小,但家徒四壁,屋内破旧的沙发上,躺着她的养母钱守信,已经95岁高龄。

每天早上5点多,周维荣起床把早饭做好后,服侍母亲起床,用温水给她洗脸、穿衣服、喂饭,因为自己太瘦弱,每一步都异常艰难,全部忙好都快中午了,周维荣随便扒拉两口饭,就开始清洗母亲换下来的脏衣服。周维荣说,有时忙的时候,一天能吃两顿饭就不错了。

周维荣介绍,养母是一级重度肢体残疾,瘫痪在床已经20多年了。由于长期卧床,全身血液循环不畅,容易身患褥疮,需要经常帮她按摩身体,夜里定时翻身,村里的好心人送了很多尿布,一天要换好几次。由于大小便不能自理,周维荣便把自己的床搬到养母旁边,每晚不定时起床为母亲换尿垫,二十多年来没睡过一次安稳觉。

唯一对不起的就是一双儿女

周维荣从小经历坎坷,家里兄弟姐妹多,她排行老小。因为家里太穷养不活那么多孩子,三岁时被亲生父母过继到同村的养父母家中,从此便在养父母家中生活。

“我见到80多岁的大哥,经常向他哭诉,父母从小都没有把你们送人,只把我送人,现在自己负担太重了。”周维荣的哥哥姐姐们也知道小妹的日子过得艰难,于是共同筹款,在几年前帮她将老房子重新改造,加盖起了两层小楼房。

“我从小就知道自己不是亲生的,养父母也从来没有瞒过我,所以一直和亲生父母家来往,只是现在自己的负担更加重罢了。”周维荣说,自己28岁结婚后,养父病情越来越重,每天都要到医院吊水,养母身体也不好,自己就经常住在养父母家,忽视了自己的家庭,5年后离婚,唯一对不起的就是一双儿女。

“我有时看到小孙子在儿子身上玩耍,我就掉眼泪,心想儿子从小缺少父爱,就没有孙子那样享福。”周维荣说,如今她的一双儿女早已成家立业,并且在工作单位都是骨干,虽然日子不富裕,但吃苦耐劳,品德高尚,得到很多人的称赞。

给下一代留个好榜样

曾经,孩子要读书,养父母要看病,现实生活很残酷,为了撑起这个家,周维荣在饭店洗过碗,卖过菜,后来卖豆制品、捡拾废品,虽然挣钱不多,但她觉得这样生活很踏实,她经常向儿孙们讲传统文化和圣贤教育,比如“三纲五常”、“二十四孝”等内容,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也一直支撑着她乐观的活下去。她埋头做着她认为该做的事,把“孝”字深深刻在日复一日的生活琐事上,无怨无悔。

“人人都要老,人人都有老的时候,从我做起,给下一代留个好榜样”,周维荣说,虽然日子过得很清贫,但是一家人健健康康,其乐融融很开心。近期小孙子还拿到了安徽省国际象棋三级棋士的称号,每次有好吃的小孙子都会先给老人吃,还引用电视台公益广告词“有好东西,先给老人吃,然后再自己吃。”

新闻推荐

新学年伊始,“大玥老师课堂”又开课啦! 让我们认识一下好朋友 语文书 用好统编教材,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蚌埠市2016年秋季开始使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2017年秋季使用二年级,2018年9月份开学,全国的小学一到三年级全都使用统...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