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琴键上弹出梦想 □特约撰稿:常敏 文/图
杨乐琪在蚌埠大剧院开钢琴独奏会。
杨乐琪捧着最喜爱的奖杯。
小小年龄就在钢琴演奏方面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成绩,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份坚持、一份执着,更缘于杨乐琪对音乐的那份挚爱。
双手在琴键上轻舞,动听的旋律时而温婉悠扬,时而铿锵奔放。听到这么优美的钢琴演奏曲,你一定猜不到坐在台上的演奏者竟然是一位年龄只有11岁的女孩。笔者走进杨乐琪家里的时候,她正坐在钢琴前练琴,神情十分专注,以致家里来客人仍没有受到干扰。与杨乐琪交流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她反应灵敏,思维活跃,言谈举止间透出一股生气,真可谓是“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虽然脸上透露着稚气,但杨乐琪在钢琴演奏方面可是资深人士:9岁时过钢琴十级,无数次参加大大小小的钢琴演奏比赛,获得的奖状有厚厚一叠。
4岁时喜欢上钢琴
2007年3月出生的杨乐琪,现就读于蚌埠第一实验学校五年级。“在上幼儿园时,我就喜欢坐在老师旁边看老师弹钢琴”。杨乐琪说,因为钢琴大大的,有黑色和白色的按键,当时就觉得很漂亮很好玩,有一次老师让她试着弹了几下,虽然不成曲调但十分开心,当时就觉得钢琴就像一位一见如故的朋友,可以玩耍,可以聊天,可以倾诉。
“后来看到电视节目里播放郎朗弹钢琴的画面时,我也想拥有一架属于自己的钢琴。得知我的心思后,爸爸妈妈都很支持我,买了钢琴并送我去学琴。没过多久,我也能弹出简单的旋律。”回忆起与钢琴结下的缘分,杨乐琪记忆犹新。
“是否给孩子买钢琴我们心里也有过纠结,万一一时感到新鲜,学几天不想学了怎么办?”杨乐琪的妈妈夏冬梅说,看到孩子喜欢钢琴,我们是既兴奋也很冷静。“原先希望她学古筝,我觉得女孩子弹古筝,十分优雅,浑身散发着古典美。如果她对钢琴只是一时的热度,万一钢琴买回来了她又不想学了怎么办?”
是学古筝还是学钢琴?全家投票表决,投票结果是学钢琴。“当时我和她爸爸的工资都不高,却毫不犹豫地给她购置了一架钢琴。”夏冬梅的眼神中流露出对女儿的期盼。
为音乐会付出汗水
在学琴的路上,杨乐琪是一位幸运儿,因为她遇到了两位好老师。刚开始学琴的时候,蚌埠学院朱虹老师进行启蒙,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因老师家中有事不能继续授课,就把杨乐琪推荐给了上海音乐学院的韩璐老师。当韩老师听到杨乐琪娴熟地弹奏后,立即决定收她为学生。
学习任何一门学问,都需要百分之一的天赋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学琴时光里,杨乐琪放弃休息,舍弃玩乐。每天放学回家后,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外,还要抽出大量时间去练琴,每天至少要练三至四个小时。杨乐琪说,因为喜欢当时倒从未觉得苦。
为了保证练习的时间,练琴时要是喝水或者上厕所,回来时还要把所消耗时间再加上。寒暑假和节假日每天练琴至少六个小时,虽然练琴占用了很多时间,但并没有影响到学校的文化课,杨乐琪几乎每学期都能拿回奖状。
在兴趣的引领下,杨乐琪就像插上了翅膀,翱翔在音乐的世界中。经过韩老师的精心教学,耐心传授,杨乐琪的弹奏技巧不断提升,并逐渐显现出音乐天赋。
前段时间,杨乐琪在蚌埠大剧院举办了一场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这场个人音乐会让人们聆听了一个小琴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当天的音乐会,杨乐琪独自演奏了肖邦、莫扎特等十三首钢琴名曲,然后又与韩璐老师共同演奏了两首钢琴协奏曲。杨乐琪的演奏时而柔美时而奔放,一个个从指尖飞扬出来的音符与心灵共舞,优美的琴声在剧场中飘扬,令现场的听众惊叹不已。
弹出妈妈的“芳华”
在学习钢琴的七年时间里,杨乐琪多次在钢琴比赛中获奖。2014年、2015年分别获市级青少年钢琴大赛一等奖、二等奖,2016年获全国“星海杯”钢琴比赛二等奖,2017年获国际“珠江恺撒堡”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二等奖,同年9月获“德国门德尔松”国际钢琴儿童组一等奖和“罗曼杯”国际钢琴大赛业余组一等奖,同年12月获“未来钢琴家”青少年钢琴公开赛蚌埠赛区金奖。
一张张奖状浸透了辛勤的汗水,一个个奖杯凝聚了坚持不懈的付出。“这些成绩离不开妈妈的陪伴和督促,练琴很枯燥,妈妈一直陪在我身边,有时遇到音准或指法问题时,她会及时地拍下视频发给老师请教,遇到难弹的曲目,她会让我循序渐进地练习,这些小小的成绩只能更好地鞭策我继续努力。”杨乐琪拉着妈妈的手动情地说。
放假的时候,杨乐琪陪妈妈看了电影《芳华》,妈妈非常喜欢电影的主题曲《绒花》。因为妈妈曾经当过兵,对军人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杨乐琪记在心里,就从网上下载《绒花》的五线谱,正常的练琴之后再练习这首歌,练会以后弹给妈妈听,妈妈也会跟着节奏伴唱。
每天练完琴休息的时候,杨乐琪的爸爸杨俊昆会和女儿打一局台球或者玩一场桌式足球,舒缓一下紧张的神经。“乐琪每周还有一节羽毛球课,她坚持锻炼身体,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这样会令学习和练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杨俊昆笑着说。
虽然已经初有成就,但杨乐琪的爸爸妈妈十分淡定。“孩子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只有不忘初心,人生的旋律才能越‘弹\’越精彩”。
□编后:
优美的钢琴曲令人陶醉,也许正因为很多人憧憬着一个音乐梦,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进钢琴老师的课堂里。在庞大的学琴大军中,既有像杨乐琪这样源自内心的喜爱者,也有帮爸爸妈妈圆梦的被动学习者。
练琴是一件需长期坚持的“苦差使”:走上这条路的孩子,玩的时间比别的孩子少,经历的艰辛比别的孩子多。一路坚持者有之,中途放弃者更多。虽然学琴是件好事,但并不是人人可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为孩子选择学习项目时,杨乐琪爸爸妈妈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将选择权交给孩子。也许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她“因为喜欢,当时从未觉得苦”的感言。
《万家灯火》新闻线索征集令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一片沃土。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知识可以改变人生,知识可以让人生活得更加精彩。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起点,是孩子人生的“底色”。正如树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孩子的教育没有模式,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你的孩子也许是一名学霸,你的孩子也许在某个特定领域有较为出色的表现,你的孩子也可能目前“表现平平”,你正尝试着激发出他的内在潜能……不妨把你的教育孩子的故事告诉我们,让更多的人分享你的成功、你的喜悦、你的努力,或者我们帮你一起“把脉”,让你走出孩子家庭教育的困惑。
联系电话:13955236898(微信同步)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陈瑶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的招生考试结果出炉。记者获悉,蚌埠六中的杨浩天、陈朗轩,第一实验学校的谭施天一三名学生被录取。少年班实行“预科—本科—硕士”共计八年的贯通培养模式,被...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