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蚌埠历史文物系列之⑤ 五铢钱铜范:古代货币变革见证者 □本报记者 李茂峰 整理
五铢钱铜范(资料图片)
西汉前期,官府铸钱几经变更,私铸钱盛行,钱法混乱。汉武帝时期,于公元前113年实行货币专铸的政策,把中央铸造的五铢钱,作为统一的货币通行全国,同时销废各种旧币。
五铢钱是中国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金属货币,也是影响最深远的货币之一。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起,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止,历经多个朝代。蚌埠市博物馆藏有2枚五铢钱铜范面范,便是珍贵的实证。
五铢,我国古代使用最久的金属货币
秦灭亡后,西汉初期仍使用秦制半两钱,由于允许民间私铸,钱制较乱。汉武帝时期,为弥补连年用兵的巨大开支,于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实行货币专铸政策,将中央铸造的五铢钱作为统一的货币通行全国,同时销废各种旧币,禁止郡国和私人铸钱。铸币权收归中央,限制了地方势力的发展,增加了国库收入,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
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金属货币,也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在我国五千年的货币发展史上起到了一定的影响。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在中原发行五铢钱,从此开启了汉五铢钱的先河。一直到东汉末年为止,除了中间有些小的变动(例如王莽统治的时期)之外,西汉、东汉上下四百年内,五铢钱一统天下。五铢钱奠定了中国古钱币圆形方孔的传统。这种小铜钱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地乾坤。在下面用篆字铸出“五铢”二字。“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因此所谓“五铢”实际上很轻很轻。秦和西汉时期的一两,相当于现在的16.14克。五铢钱的版式比较复杂,如果官炉、私铸加在一起,大小版别区别均考虑在内的话,目前已经面世的版别有几百个。
五铢钱铜范是西汉时期铸造钱币所使用的工具。范呈长方形,一端有流口。“五铢”二字为阴刻,字口清晰。它奠定了钱币圆形方孔的传统,也是我国首次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发行的钱币。
铜范,见证汉代货币铸造技术
范,指的是制作器物时,用于确定器物形状和大小的工具。由于其功能而衍生出了模范、规范等引申义,一直沿用至今。蚌埠市博物馆收藏的2枚五铢钱铜范均为面范,是汉武帝时期实行货币专铸政策以前地方铸钱的实证。其中一枚长17.9厘米、宽7.2厘米,另一枚长17.9厘米、宽7.4厘米。铜范有一浇铸口通向流液槽,流液槽居中,左右各有对称的5个钱模,槽与各钱均有流液的岔口连通,可一次浇铸五铢钱10枚。钱文为反刻阴文,字迹十分清晰。浇铸前,在钱范表面涂有脱模剂,防止粘连,便于脱模。浇铸时,将面范与背范各一块对合,由范上端的流口将铜液注入,待铜液凝固后取出,可得到1株“钱树”。将“钱树”上的钱币取下后锉磨加工,去除毛边后,便成为可供市场流通的钱币。现存为正范,惜背范已经佚失。
西汉时,使用的钱范有石、铜、泥等多种质地,由于统一铸造的缘故,对于铸币的形制、规格均有明确要求。东汉时,因其生产标准化、批量化,对钱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泥质钱范一般是双面范,往往几片、十几片、甚至几十片配套叠压在一起浇铸钱币,大大提高了钱币的生产效率。同时,由于其制造成本低,雕刻一件石质母范,便能翻制出大量泥质子钱范。由于其造价低廉,生产效率高,逐渐取代了石质、铜质钱范成为主流。因而,这一时期的铜范发现极为稀少,是研究汉代货币及其铸造技术的珍贵实物。
新闻推荐
门牌混乱让人找不着北 民盟盟员建议规范门牌建设 地名地址管理数据库已招投标 蚌埠市将试点二维码门牌
本报记者陈瑶城市门牌号码被称为“本地人的脸,外地人的眼”,既关系民生,又体现城市形象。它对邮政通讯、交通旅游、商业交往、探亲访友以及防灾救灾、行政管理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彰显的是城...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