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与花 ◆邵红梅
但凡女人,多数是钟爱花草的。
许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缘故吧。在我的微信朋友圈里,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属于“花痴”的,甚而不乏“骨灰级”人物。其植物学方面的知识,不亚于专业人士。有时,就连“形色”也分不清的花朵,在她们的眼里却是常物。
她们平日在朋友圈里晒出的东西,多数与花草有关,其文字和图片的编配,充满小资情调和文艺范,感觉个个都是“文青”。其实,她们中的多数都已是人至中年。或许,只有经历过岁月的磨砺和沉淀,才具有这份赏花、阅花、养花的心性和闲趣。
都说花朵是季节的标识和灯盏,物候分明。可在信息和交通高速发达的今天,单看微信朋友圈,是很难识别花木与季节的关系的。此时明明是春寒料峭的初春,朋友晒出的却是百花繁盛的仲春。询问发图者,这才明晰,原来人家是专程跑到千里之外的地方赏花去了。虽然朋友们多数是工薪阶层,工作日为稻粱谋。但到了双休日,却想着诗与远方。于是,每到周末,便想方设法不辞劳苦跑到天南地北去赏花。这股爱花喜花的心劲,真的令我赏识和佩服。
花朵是美丽和美好的象征。美好的事物,总能触及人的视觉、牵动人的情怀,让人情不自禁地借花抒怀。在古老的《诗经》里,便有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喜悦和陶醉;陶潜“采菊东篱下”的生活状态,是当下无数都市人向往的田园牧歌般的生活;李白的“桃花潭水”,让我们读到浓厚友情的同时还看到了蓬勃盎然的桃园花盛……
各色花朵,从诗经楚辞里含苞吐蕊,到唐诗宋词里竞相绽放,直到明清《牡丹亭》里的姹紫嫣红和《红楼梦》里的葬花词吟。这些花朵,从含苞到盛放,由盛极而凋零,由凋零到复生。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演绎着中华民族的古老与文明。可以说,花朵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是不可或缺的绝对主角。就连对当权者的不满,也通过花的隐喻来泄愤。如传说中的焦骨牡丹“洛阳红”的来历,就是在赞美牡丹高贵圣洁品格的同时,影射出武则天的霸道和暴戾。
更多的时候,花朵则是与美好的爱情和美丽的女人联系在一起的。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再比如“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等。这些诗句,虽然有些伤逝闺怨的情愫,却构成凄美绝伦的意境。读来让人不由得产生怜香惜玉的情感和共鸣。
今年的情人节,是除夕前的小年夜。那天晚上,我从虹桥火车站坐高铁回蚌埠。在高铁站,我看到很多年轻的女孩怀抱鲜花等待上车,她们的神态很骄傲很幸福,年轻的脸庞在鲜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那一刻,在我的眼里,她们个个都是一等一的青春美女。
女人对花的喜爱,可以是与生俱来的本性。这不,“女神节”就要到了,单位要搞庆祝活动,征求女职工的意见,多数要求是“插花”比赛。得,那我要赶快准备去。
搁笔,买花去。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龙江)近日,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法官调处矛盾纠纷真实案例改编摄制的微电影《请酒钱》荣获全省第十三届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一等奖。《请酒钱》取材于市中院审理的一起真实案件,法官从细...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