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乡村灯歌手 唱响新时代

蚌埠日报 2017-12-13 13:57 大字

“张记者,请你看看我的灯歌。”昨天一大早,本报采访中心就来了位老客人,冯派花鼓灯第五代传人、冯嘴子村花鼓灯艺术团的灯歌手冯国锦,拿着一本刚刚出厂的《花鼓灯灯歌》送给记者。

“这里面收集了我近五十年创作的灯歌,从1968年开始,到前不久十九大召开。”冯国锦说。“书里收了五首喜迎十九大、歌颂新农村的灯歌。前段时间市领导到冯嘴子村看了我们的现场表演,我们村艺术团就唱了我编的灯歌。”冯国锦虽然年过花甲,但看上去很有精神,好像眨巴眨巴眼睛就能想出一段灯歌来。

冯国锦出生在“中国花鼓灯第一村”,自幼喜爱花鼓灯,曾拜本村老艺人为师,学唱花鼓灯灯歌。“人家知道我是玩灯的,会编灯歌,经常会出题目考我。”冯国锦说,有一次几位村民在村头树下闲聊,看到冯国锦经过,就招呼他过来,一位村民顺手一指旁边的鸡罩,让他现编两句词。冯国锦看了看那个鸡罩,顺口就说:“小小鸡罩好东西,本是荆条编织的。白天用它来罩鱼,晚上用它能存鸡。”众人哈哈大笑,夸他脑子快。

“冯国锦不仅会编贴近农村生活的歌词,也编了很多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的灯歌。”禹会区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唐裕彤说,冯国锦的灯歌题材广泛,《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村民齐夸新农村》《家乡大变样》《创建文明蚌埠》等,语言浅近,感情朴实,展示了爱国爱乡的炽热情怀。

“禹会区文化馆近年来大力扶植像冯国锦这样的民间艺术家,不仅为冯国锦的灯歌作品编选出版,还帮助其他老艺人整理编写了《花鼓灯艺人之梦》、《花鼓灯灯歌三百首》等作品集。”禹会区文化馆馆长冯峰说,“这些民间花鼓灯老艺人从艺数十年,是淮河岸边地道的玩灯人,他们的作品既质朴又浪漫,体现了淮河儿女敦厚善良、幽默爽朗的性格和朴实乐观的精神世界。这些作品不仅是一份有价值的淮畔人民生活历史记录,也是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鲜活实例。

“来冯嘴子采风的大学生把我当成花鼓灯专家,我觉得我就是个农村玩灯人,唱我心里想唱的,新时代就要唱新歌。”冯国锦说。

新闻推荐

百名小记者走进黑虎山水厂

本报讯(通讯员夏晨璐)12月6日,来自一实校的100余名小记者走进蚌埠中环水务黑虎山水厂,零距离参观了水的净化生产过程。在水厂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小记者们参观了加料间、反应池、滤池等重要生产车间,工...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