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王吉军 努力工作,不辜负大家的信任

淮河晨刊 2019-02-02 16:01 大字

王吉军指导病患用药。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陈春怡

2月1日上午,蚌埠皮肤病防治院医生王吉军从南京返回蚌埠。他去南京既不是为了置办年货,也不是探望亲戚,而是带着病人小魏到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复诊。王吉军告诉记者:“她现在是少菌型患者,再过几年就能治愈。希望她将来能够像普通人一样走向社会,这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新年消息。”

在禹会区马城镇西南大洪山,俗称“麻风村”的蚌埠皮肤病防治院疗养所,就位于一处偏僻山坡下。在这里,王吉军与麻风病患者已经生活了28个年头。王吉军父亲上世纪60年代从部队转业到怀远县卫生局防疫科,主要工作就是管理麻风村。1990年医院招聘,父亲鼓励他报考。“父亲告诉我,‘麻防’工作环境虽然艰苦,但是麻风病患者同样需要医生、需要关怀。”王吉军说,自己入这一行完全是受父亲影响,让他体会到帮助患者解除病痛的成就感。

在人们的印象中,麻风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且难以治愈的传染病,王吉军却在这里一待就是28年。“麻风病患者是特殊的弱势群体,虽然现在防治手段、治疗效果都今非昔比,但社会上对麻风病患者还是有一定的误解。不仅如此,连我们从事‘麻防’工作的医卫人员都被人另眼相看,一听说是做‘麻防’的,有人就退避三舍。”2018年,王吉军被评为“中国好人”,他认为,当选“中国好人”“安徽好人”,是对自己工作的肯定,也是对“麻防”从业者的鼓励。这个行业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的医生,应该给所有人点赞。

在所有的患者当中,小魏是比较特殊的。2012年,尚未大学毕业的小魏经诊断患上了麻风病,成了“麻风村”里年龄最小的病患。刚开始,她万念俱灰,数次有轻生的念头。王吉军不厌其烦地开导,鼓励她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回归社会,还将自己的台式电脑搬到小魏的病房供她使用。“她年轻,更容易想不开。那时候真怕她出什么意外,所以反反复复做工作。”王吉军说,所幸经过6年治疗,小魏病情明显好转,“她能够早一天治愈走出去,我就能早一点安心。”

2018年对于王吉军来说是特殊的一年,一向低调的他因当选“中国好人”,一时间成了名人。作事迹分享、参加道德讲堂、接受好人表彰,王吉军享受到了明星般的待遇,内心却有些忐忑不安。“治病救人是我应该做的事,没啥可分享的。”王吉军笑称:“我觉得自己还是干老本行最拿手。让我上台演讲、分享心得,真是太难了,比治好多少病患都难。”

昨日中午,王吉军顾不上旅途劳累,套上白大褂先来到病区,指导几名畸残的老年病患用药。“麻风村”收治的患者大多发现较晚,身体多已畸残,四肢溃疡极为常见,有些患者的溃疡程度触目惊心。为了防止患者伤口感染,王吉军每天都要冒着难闻的气味,给患者进行清创处理,观察病情。“政府部门给我颁发了这么多荣誉,新的一年里,我只有努力工作,才能不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王吉军说,“视患者为亲人”一直是疗养所的优良传统,自己一定会将它发扬光大,只有将心比心,才能把工作做到更好。

新闻推荐

“傻” 舅 刘纪春

老舅家拆迁后搬了新家,也断了联系。两年来没有去看望老舅,心里也总是惴惴不安,不知道他的身体情况如何,如果从现在算...

怀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怀远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