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助力“寻亲找家” 蚌埠市救助站全面采用人脸识别技术为滞留人员寻亲
本报讯(记者 陈昂)11月29日,天河岸边寒风阵阵,但蚌埠市救助管理站天河安置点内却暖意融融,公安民警正在为这里滞留安置人员采集面部图像,为下一步人脸识别帮助回家做准备。一个上午的时间,包括住院在内的51名安置人员全部完成采集,就等着回家的好消息了。
当天上午9点,记者在天河安置点内看到,安置人员正在活动室内看电视。工作人员按照名单顺序,一个个接出来拍照。由于没有名字,每个人仅有一个编号。
来自长青派出所的民警杨泽辛忙得不亦乐乎,由于安置人员多为智力残疾和精神疾病,很难配合拍一张正面照。两名工作人员站在相机后面,用各种有趣的动作吸引他们的注意,杨警官立即进行抓拍。
拍摄完安置点的滞留安置人员,民警和工作人员又马不停蹄前往第八人民医院和位于怀远县的安徽省荣军医院,为那里住院的安置人员采集照片。
安置点心理咨询师许冉介绍,如今安置点共有51名滞留安置人员,多为智力残疾和精神疾病,其中4人在医院接受治疗。寄养时间最长的人员已经6年多时间,多年来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回家。
“有一个来自河南智力低下的小伙子,每天见面就会反复问自己啥时能回家。”许冉说,这个小伙子只能记得自己的家叫刘庄,具体哪个地市就说不清楚了,他说自己是和村子里的人外出走丢的,一路流浪来到蚌埠,2015年被好心人送到救助站。还有一位来自五河的精神病女子,每次都说自己来自花果山,自己就姓花。
长青派出所副所长朱磊介绍,这是蚌埠市公安部门第一次对救助站安置点全部滞留安置人员进行拍照,这些照片将提供给市治安支队,通过人像对比系统帮助找到家人,如果实在找不到,将进行补录户口,统一补录到救助站集体户上。
市救助管理站站长李华明介绍,目前,除了采用在全国民政信息系统发布寻亲公告,通过今日头条推送寻亲信息,依托《宝贝回家》贴吧留言互助等方式帮助滞留人员寻亲外,更注重用科技支撑,随着DNA数据库比对、人脸识别技术等高科技的使用,寻亲方式更加多元化。今年9月份,救助站首次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帮助凤阳的长期滞留人员陆彩凤找到了家人,让救助站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李华明说,今年以来,已成功为51名滞留人员找到了家人,是近3年来寻亲成功人数最多、难度最大、涉及地域最广、使用寻亲方式最多的一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伍旭峰顾楷)11月20日上午,在怀远县徐圩乡永红村,村民们正坐在一起,商量着“大块田”的实施。“大块田”,是怀远县永红村在探索农村产权改革过程中进行的一项尝试。永红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存...
怀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怀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