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唯有抓住机遇,方能破茧成蝶 唯有善积跬步,才能致远千里 四方湖:莫 负自然馈赠 本报记者 顾楷 文/图

淮河晨刊 2017-12-05 11:52 大字

从怀远县城出发,驾驶汽车沿着206国道一路向北,20分钟左右,就到了四方湖。

这是一方以美扬名的湖泊。也许不少人没来过这里,但是四方湖的形象,却早已被蚌埠人深深铭记。2016年斩获孟买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大奖”、被誉为2015年中国最美城市形象片的《印象蚌埠》中,一开始随着悠扬舒缓的音乐声,一名红衣美女骑着白马在金色的树林间穿梭,林边水似玉带,清澈灵动,这就是四方湖。

这是一方水丰物阜的湖泊。鱼肥蟹美,水鸟啾啾。波光粼粼的湖面下,孕育的是无限生机,鳜鱼、螃蟹、白鱼、汪鱼、青虾……一连串的优质水产品驰名淮上,远销省外;静水深流,滋润的是广袤沃土,葡萄、蓝莓、猕猴桃、草莓、火龙果……一个个附加值极高的农产品种类,生长旺盛、枝繁叶茂,这就是四方湖。

这是一方承载希望的湖泊。冬日暖阳,自驾而往。沿着湖边圈堤走一圈,看到的是白墙灰瓦、小院农家,四方湖水默默地注视着乡村蝶变,支持着万物生长,负责着生态担当。在绿色生态的呼声越来越高时,四方湖畔的村落摆脱了脏乱、洗净了铅华,与湖水相融,重拾质朴,这就是四方湖。

行走四方湖,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因为在行走间能够看得到美丽、看得到生机、看得到发展、看得到希望。行走四方湖,是一件很有启发的事情。因为行走间才知道这里的变化,才知道四方湖在生态发展上,已经迈出了跬步。

湖光:美景依旧 遗迹难寻

冬日看湖景,多萧索。

盛夏时节,记者曾到四方湖采访,看过满湖荷花盛开的壮观景色。时值冬日,盛开的荷花早已败落,因此在这次出发前,我已经做好了满目萧条的准备。

然而到了四方湖才发现,满湖残荷不仅不失美感,而且更为壮观:泛着白光、映着青色水草的湖面上,是金灿灿的枯荷,这景象一望无际。偶尔水鸟掠过,在绿水金荷间伫立,处处充满了水墨画的意境。

“在四方湖粼粼的清波里/参差地林立着一片片残叶/枯梗/这里的冬天是从凋落的/荷花里走出的/每一片坠落的花瓣/和枯萎的叶片/都是流逝的温度/而冬天/又包裹着残荷/沉睡在四方湖的怀里/每一枝残荷/都做着/奔向春天的梦。”这首名为《残荷》的诗,就写在四方湖公园的入门处,正是冬日湖景的真实写照。

四方湖位于怀远县境内,北淝河中游、淮河北岸,为一河湖相连的河道式湖泊,湖面狭长呈带状,北西至南东向长60公里,北东至西南向宽1到2公里,平均水位18.5米,水面55平方公里左右。这里四季是景。阳春,岸柳藏莺,桃李争妍,锦鲤戏浪;仲夏,荷蕾绽放,莲风捧红,清香怡神;金秋,征鸿晚啸,芦穗吐穗,藕嫩蟹肥;隆冬,风冻湖面,雪沃凤岛,众鸟回翔。

沿着四方湖行走,东边圈堤下正是拍摄《印象蚌埠》时的林荫小道,西边是建成不久的四方湖公园,南边是合淝、路岗等村落,北边是四方湖闸。东边的林荫小道保留着湖边最自然、最生态的一面,这里没有任何人类建筑的痕迹,唯有成排的树林。岸边,三五名垂钓者开着车从城市来到这里,他们静静地坐在湖边树下,享受着周末的清闲。圈堤上来来往往的村民告诉记者,春夏时节,树林里常有人前来露营,一年四季,都不乏垂钓者。西边的公园则是游人休闲的重点,湖中的荷花几乎都集中在这里。

四方湖有着优越的自然风光,更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据说四方湖所属的古城镇,在春秋时期为古向国,西汉时为古向县。县城呈正方形,边长约400米,为当时中等规模的县城。城池被毁后,老百姓思念旧主,将向县令蒙难处的老县衙叫做“老城头”;将城西南驻军演武的营盘,叫做“西南营”;将城南湖边囤积粮草的码头叫做“西仓”;将向北门外的集市叫“古城集”;将城东南的村庄叫做“城拐子”。这些地名代代相传,延续至今。而现在古城名字的由来始于北魏,那时叫做涡阳城,是沿涡十三城之一。南北朝时期,战事频繁,诸侯国各据一方,相互吞并。公元五百二十年,梁派陈庆之率重兵攻魏,克涡阳城,废之,杀涡阳王藏于淝河沿,后人在旧城重建村舍,谓之古城。记者来到四方湖时,专门去寻找这些旧址,可惜多数已难觅踪迹。

湖客:生态发展 道路漫漫

从市区到怀远县城约20分钟的车程,从怀远县城到四方湖也是约20分钟左右。在距离城市这么近的地方,有着这么傲人的自然和人文优势,四方湖的发展本应是一帆风顺。但事实并非如此。

记者连续两个周末来到四方湖,看到这里虽然有游人垂钓、观景,但零零散散、不成规模。游人最多的一次,是上周日上午,一辆来自周边蒙城的大巴车,车上有20多名游客在这里短暂驻足。

“其实这几年搞旅游,来的人还要多一点,以前没建公园,根本没什么人过来。”村民赵东侠说。曾经的四方湖并没有现在保护的这么好,这里湖面围网较多,湖边地被耕种,树木稀少,水面上也没有这么多水生植物。

近年来,四方湖实施生态湿地恢复工程,拆除核心湖面上捕鱼养鱼围网、禁止捕鱼,并补充放养野生鱼类,恢复水生生态;大面积培植、养殖各类水生植物,进行退耕还湖工程,在湖泊沿岸种植树木,保护水系。在这种保护措施下,四方湖人工恢复植被数百公顷,改善了鸟类栖息地。

生态环境得到了修复,四方湖水质在二类左右。怎样把资源变资产,用好用活这样优质的自然馈赠、人文资源,仍是一条漫漫长路。

这几年,四方湖周边兴起了水海葡萄园、西海庄园等,将种植、采摘、旅游等内容相结合,走上了休闲农业、近郊农业的发展道路;四方湖公园内也兴起了船上鱼馆、湖边木屋、度假酒店等,向着观光农业、旅游农业转变。记者从古城镇政府了解到,该镇利用四方湖生态优势,发展水上休闲、生态水利观光等,引导周边村民种植葡萄、草莓等,村民从事农家乐等服务业,每年户均增收3万余元。

从生态破坏到生态保护,从生态修复到生态发展。四方湖的发展始终不断向前。但就像记者所看到的一样,这里的游客量仍然不够多,自然和人文的馈赠仍没有得到充分保护利用。湖边成排木屋贴近水面、视野开阔、趣味盎然,但有游人居住的仅有三四间。

在行走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四方湖的自然资源保护还不够,湖泊南部仍有不少围网存在,岸边的环境仍然堪忧,游人游玩后的烟头、塑料袋、食品包装盒等在湖东岸随处可见。四方湖的人文资源开发尚不全,“老城头”等遗迹虽然难寻,但仍有残存,却没有得到开发,没有明显指向,这些遗址的故事也是村民间口口相传或写在书上,游人即使千辛万苦来到了“真迹”旁,也可能完全不认识或兴趣索然。已经成型的采摘园、农家乐等休闲旅游资源始终没有有效地串联在一起,就像一颗颗珍珠散落,不能形成项链。更阻碍四方湖发展的就是道路,要从市区或县城到四方湖,必须沿着车多路窄的206国道行驶,是一条斜路,如果能新开拓一条道路直接连通市区或县城,或者将周边的旅游资源串联起来,是否更好?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四方湖的生态发展、休闲旅游之路让在继续。目前,古城镇正在建设美丽乡镇,古城镇国土所副所长陆传坤告诉记者,美丽乡镇建设中,四方湖会是一大亮点。如今,新建的四方湖公园现在已经建成了3000亩荷花园、游船码头、休闲广场等,接待厅、游乐园等也在紧锣密鼓地加紧建设。“乡村旅游能大大带动咱四方湖的发展。”陆传坤对四方湖的未来充满信心。

湖畔:特色彰显 乡村蝶变

在沿着四方湖圈堤行走时,记者看到村民们正在南边的堤岸边抬着石头,修筑堤坝。圈堤的另一侧,则是合淝村。

“生态新家园,魅力四方湖”,站在圈堤上,能看到两座白墙灰瓦的徽派墙体,指示着合淝村的方向。墙体上书写的标语,俨然是四方湖畔,合淝村村民对湖泊主人翁意识的体现,更是对美丽乡村的自信。

翻过圈堤,走进合淝村,这座紧邻着四方湖的村落猛然映入眼帘。水清树多、房新民富,这里给人一种误入桃花源的感觉。漫步村头,村道干净整洁、建筑整齐划一,文化墙富有特色,小栅栏充满乡趣。“村里变化大。”村民曹礼永刚张口就说出了心声。凭借着四方湖的生态优势,合淝村把乡村发展的定位盯在了乡村旅游上。趁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整个合淝村改变了以往“靠水吃水,涸泽而渔”的生活状态,转而对村民房前屋后的环境进行了整治。这两年,合淝村全村上下共栽种了桃树、梨树等5000余棵经济树木,这些经济林采摘所得的经济效益全归房屋主人所有。曹礼永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家共栽种了 8棵桃树、6棵梨树,一棵桃树的产量在50斤,按照采摘价每斤5元钱算,光是桃树每年就给他家带来2000元的纯收入,而这些树的成本不需要村民出一分钱。

渔舟唱晚,瓜果飘香。在这种导向下,合淝村树木越来越多,不仅给农民提供了增收途径,更修复了乡村生态,吸引着到四方湖游玩的游客到村里采摘、垂钓、住宿。“现在村子环境越来越好,有时候一些淮北、宿州的游客也会来合淝村搞垂钓休闲活动。”古城镇相关负责人说。如今,合淝村提出了“春天看花、秋天收获、四季垂钓、吃喝玩乐在合淝”的目标,希望把乡村旅游做大做强。

行走中,记者一直在想,合淝村为什么能够从一座岸边脏乱差的小村,变成这样的桃花源?它的成功,应该在于能够牢牢抓住四方湖,把自己的特色与四方湖的优势相结合,最终实现蝶变。四方湖周边的其他乡村能否抓住这样的机会?其他自然资源丰富的近郊乡村,能否看清自己的优势,打造自己的特色?毕竟,大自然的馈赠,能够给我们带来的是无限的希望和转瞬即逝的机遇,唯有抓住这样的机遇,方能破茧成蝶,唯有在生态发展的道路上迈出跬步,才能致远千里。

新闻推荐

“旱改水”改出致富路

“今年稻子收成不错,趁着天气不错,赶紧晒晒,好卖上个高价钱。”前些日子,当记者第三次见到怀远县河溜镇康郢村贫困户韩树连时,他正在自家门前的水泥地上晾晒刚刚丰收的稻谷。今年是韩树连第一次种植水...

怀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怀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