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最美儿媳”撑起多难的家 本报记者 张婷婷 文/图

淮河晨刊 2017-10-16 11:28 大字

年迈多病的婆婆、正在上学的一双儿女、18万元的债务……这是5年前丈夫离世时留给怀远县白莲坡镇茆塘村耿玲的所有“家产”。面对这样的艰难光景,耿玲没有被苦难打倒,她毅然选择了坚守。

平静家庭突遇变故

耿玲原本生活很平静,在家用心伺候公婆,在外与丈夫一起务农,一双儿女学习优异,生活虽不宽裕却也温馨。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2年,耿玲的丈夫因为心脏病第三次住进了医院。5月份,丈夫病情恶化,不得不住院治疗。为了筹集手术费,耿玲借遍了亲朋好友,总算凑齐了8万元手术费。没成想,手术费凑齐了,耿玲的丈夫却因心脏病再次发作,没能抢救回来。说到这里,耿玲眼圈发红,声音哽咽:“如果能再早两天,俺家那位的命就能保住了……”

仅仅两个月,曾经打算白头到老的丈夫撒手人寰。那时候耿玲的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公公因病去世,婆婆年迈多病,还有丈夫在治病过程中所欠下的巨额债务。一家人的重担全部落在了这个普通的50岁农家媳妇肩上。“当时,我一个人需要照顾3个人,还有18万元的外债,感觉天都要塌了,真的觉得也活不下去了。”提起过往,耿玲难掩悲伤。

照顾婆婆不离不弃

面对这样的情况,有的妇女会选择改嫁,跳出这“水深火热”的日子。可是耿玲没有,她选择了坚守。

婆婆有心脏病、高血压,耿玲除了到处找零工贴补家用、偿还债务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照顾婆婆上。婆婆有时候胃口差,需要多餐,她每次都是问好吃什么再去做。“这两年我的身体大不如从前,走几步路就喘不过来,很多事情都做不了,多亏儿媳妇担待着。”提起耿玲,她的婆婆孔庆英满怀疼惜地抹着眼泪说道。

今年开春,耿玲的婆婆病倒了,住进了怀远县中医院。婆婆行动不便,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顾。在将一双儿女托给嫂子照顾后,白天耿玲做好饭菜,就忙着送到医院,守在婆婆的病床前,给她端茶倒水,擦身擦脚;晚上就住在医院,陪她聊天,劝婆婆安心养病。

半个月后,婆婆总算康复出了院。自大病一场后,老人觉少,晚上总睡不着,耿玲也怕婆婆胡思乱想,就给自己立了个规矩:每天晚上陪婆婆聊聊天,谈谈心,给婆婆捏捏脚。等婆婆睡着了,耿玲才悄悄地离开。

开养老院偿还外债

丈夫去世后,一到年节,经常有人登门讨账。每每此时,耿玲都会说,大家放心,没事儿的,我跑不了。给我时间,肯定都能还上。

别看没有多少文化,可善良的耿玲认为,人必须要讲良心。“欠钱不还,让别人戳脊梁骨的事我不干,更何况这些都是当初帮助我丈夫治病的钱。”从此,她把18万元当作自己人生一道减法题,每天在心里盘算着,她盼望有一天这道题的结果能归于零。

为了尽快偿还债务,耿玲寻思着必须做点什么,才能支撑起这个家庭。在乡民政办干部的帮助下,耿玲利用自家房子成立了幸福苑老年公寓。一开始,很多人不太放心把老人送到耿玲这里,老年公寓开了半年,就只接收到一个老人。“虽然就一个人,也算是有个好的开始。”耿玲很乐观地开导自己,对待老人耐心又精心。乡里乡亲也常常会来看看老年公寓的饭菜怎么样,床铺是否干净卫生,渐渐地,耿玲老年公寓的名气在村子里传开了。母子俩一边用心经营着老年公寓,一边每年都必须要还上一些外债。其间有人可能是忘记了或者是因为欠钱少的缘故都不想要了,可耿玲说啥都要还上。

就这样,从起初的一个老人发展到现在的50人,老年公寓的名气也越来越大。耿玲的婆婆也住进了老年公寓。为了让老人住得更舒适,耿玲借钱盖起了两层楼房,重新装修了老年公寓。在耿玲的老年公寓,记者看到大院里干净敞亮,耿玲正在为老人晾晒床褥,老人们有的悠闲地拉着家常,有的打着牌,还有的在娱乐室里唱着歌,现场一派温馨。

耿玲的善良朴实以及用爱心照顾老人的行为,也赢得了乡里乡亲的称赞。茆塘村村民张红军说:“现在村里青壮年基本上都外出打工了,留下不少老年人,有耿玲这样一个老年公寓在,我们外出打工都放心多了。”

现在耿玲最大的愿望就是好好经营自己的幸福苑,将债务全部还清。“打算开春在大院里装上一套健身设备,再建个凉亭,把老年公寓的环境再美化美化,让老人们住得更舒心,就像在自己家一样。”

耿玲给婆婆按摩。

新闻推荐

以党建工作为抓手 推进机构编制工作新发展

今年以来,市编办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化改革,创新管理,坚持思想建党,抓党建工作责任落实,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和规范党内生活、党风廉政建设、干部教育培训,扎实推进“两学一做...

怀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怀远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