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阿拉爱吃安徽菜连办12年农交会,上海市场1/6农产品来自安徽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2-01-03 12:23 大字

[摘要]连办12年农交会,上海市场1/6农产品来自安徽

在沪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阿拉要吃鸡就吃肥西老母鸡”。 12月31日,安徽在上海举办的农交会甫一开幕,满满一车老母鸡就在半天内销售一空。同时,香泉湖的风鹅、皖南土鸡蛋、潜山瓜蒌子等知名土特产品也全部卖光。这不,昨日农交会还没闭幕,不少展商已提前撤退:“没货了,样品都给人‘抢\’走了。 ”

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安徽省已经在上海连续举办了12届农交会,农产品在上海市场的销售份额也从最初的3%到上升到2005年的10%直至今天的1/6,安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上海“菜园子”。

从卖环境到卖科技

在上海农交会上,如果说一个鸡蛋卖到15元,一只黑鸡卖到598元,你信不信?来自金寨的童维新会告诉你:这事完全可能。 “这是产于金寨县果子园乡的山泉黑鸡,能飞到树上生活。 ”这么高的价格有人问津吗?记者心里打鼓。没想到,刚开馆一个上午,高价山泉黑鸡就卖出6只。

“说白了,卖的就是环境”。省农委一名负责人说,安徽优质的生态资源蕴育出优质产品:从黄山毛峰到祁门红茶,从砀山酥梨到八公山豆腐,从芜湖大米到铜陵生姜……在注重农产品质量的当下,生态是安徽省农产品的“杀手锏”。

一些天然的农产品如果再植入科技因素,更能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紫薯的营养价值众所周知,但怎样才能让它进入百姓的一日三餐呢?劲宇食品公司将紫薯磨成粉后,变成紫薯米,卖到15元一斤;又如丝瓜,三园蔬菜合作社对其根茎进行废物利用,提炼出丝瓜原液,制取丝瓜水、丝瓜面膜等系列护肤品,甫一出场便被抢购一空。

“通过农业科技的运用,改变农产品口味、形状及品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就能在同质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省农委副主任许伟表示,具有科技含量的新型农产品将会越来越多。

从展会展示到直供直销

走访农交会,记者明显感受到安徽农企在沪闯市场的路子越来越活。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五种模式:

一是展会展销。皖峰蜂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来他展台的大部分都是去年老顾客。 “现在,我来参展并不是为销货而来,关键是要巩固与老客户关系。 ”二是进行农超对接、农贸对接,在上海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三是建立直销店。因为超市门槛较高,很多企业无力进入,便转而采取直销店模式。四是网上商务。霍山飞翔葛业合作社的何飞翔介绍,他们2004年就开通了网上商务,如今整个合作社的年产值达到1亿元,其中20%靠网上销售。五是直供直销。曹庵利农水稻合作社的庞士保表示,他们正在洽谈,计划今年向上海供应10万斤大米。为此,合作社准备在沪新建20个直销点,直接进入社区直供直销。

从农业搭台到农业唱戏

农业增长的根本点还在于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实现产业化。正如固镇县副县长桑贤亭所言:“在展示展销的基础上,农交会更要注重农产品和大型超市、大型采购商的对接,让投资企业去安徽省建立生产、加工基地。 ”针对此,今年农交会上着重邀请了一批高校集团、企业集团、跨国采购商等来了解安徽农产品。

“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安徽农业将大有作为,也迫切需要实现皖沪两地资源上的互补,引进规模投资,在安徽省建立集生产、加工、销售、饲料、种业于一体的产业化基地。 ”许伟说。

皖沪牵手,农业不再仅仅为媒,更已登台唱戏。据统计,本届农交会总计签约项目45个,签约金额达135亿元,既包括种植、种业,也包括乡村旅游业。此前,已吸引上海380多家从事农产品加工和贸易的企业在安徽省投资,而安徽省在沪注册的农产品贸易企业也达到350多家,年贸易额达230亿元。 本报特派记者 张玉芳

新闻推荐

存折里钱少银行要收管理费各家银行收费门槛不一,农村银行、农信社暂不收费

各家银行收费门槛不一,农村银行、农信社暂不收费

固镇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固镇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