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六旬村支书马金虎: 19年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真情维护民族团结
曾几何时,每当人们吟起这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大草原广袤无垠的壮阔景象。现如今,在会宁县新添堡乡道口村,根本不需要风吹草低,放眼望去遍地都有养殖圈舍,“哞哞”“咩咩”的肥牛壮羊声好似一曲婉转的乡村民歌响彻天际。
今年68岁的马金虎,是会宁县新添堡乡道口村党支部书记。1998年3月,马金虎以高票当选道口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因工作成绩突出,先后得到了省、市、县各级的充分肯定。多年来,道口村在马金虎的带领下,村民的生活日渐富裕了起来,近几年,尤其是肉牛养殖业鼓起了村民们的钱袋子。在当地只要提起马金虎,村民们一致称赞他是村民们发展的开路人、致富的带头人、生活的贴心人。
马金虎接受记者采访
马金虎向领导“取经”
马金虎慰问老党员
道口村村民养殖的“西蒙塔尔牛”
目标:
让全村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一身洗得发灰的中山装,一顶素旧的蓝帽子加上爽朗的笑声,这就是马支书平日的“标配”。近日,记者慕名见到了马支书,虽已步入花甲之年,但他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办起事来公正透明。与其他同龄人相比,这个年龄的他本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可他却为了乡亲们能早日脱贫致富,一直默默辛勤耕耘着。
据了解,道口村是纯回族村,有6个村民小组368户1848人,耕地面积11500亩。当地回族群众素有经商务工和种草养畜的优良传统,但在养殖方面没有形成规模,以农户散养为主。这让马金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自“两联两扶、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马金虎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让道口村实现与全市、全县实现同步小康,怎样让全村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从那时起,马金虎一方面在全村大力推广以全膜玉米为重点的种植业,每年推广玉米种植4000亩以上;另一方面,动员群众不断改良牧草品种,扩大种草面积,建成优质紫花苜蓿示范片2处3000多亩,全村紫花苜蓿种植面积达5500亩,为发展养殖提供了充足的饲草。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马金虎联合全村50户规模养殖户成立了道口村肉牛养殖协会。2013年5月,64岁的马金虎亲自骑摩托车到武威市凉州区引进了新品种肉牛——“西蒙塔尔牛”,通过“协会+农户”的方式,为养殖户提供购牛、养牛、种草、防疫、销售等服务,解决了养殖中碰到的各种难题,形成了道口村养殖优势。同时,引进了集养殖、屠宰、加工于一体的龙头企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村新增肉牛300多头。
为了解决养殖技术、防疫等难题,在马金虎的带领下,由他出面协调成立了道口村新型农业综合服务社,并选配懂技术、有热情、有耐心、能服务的乡土专家进入服务社,为全村种养业提供技术服务与指导,为村民养殖提供技术保障,增强了群众发展养殖的信心,为村民过上好日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成果:
一户户百姓迈向致富路
据了解,道口村刚引进新品种肉牛时,村民对发展肉牛养殖没有信心,总是抱着等待观望的态度。为了让村民有信心,马金虎带头建成标准化牛棚1座,引进基础母牛5头,在他的精心饲养下,翻年就实现收入2万元。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丁玉林、郭志发、摆生贵等一户户农户也走上了致富之路。
说起致富,道口村郭家组村民郭志发多次感动地告诉记者,为了全村通过发展肉牛产业脱贫致富,马支书率先带头养牛20多头,为提高经济效益,马支书还亲自骑摩托车到武威、张掖等地考察,引进膘肥体壮的新品种“西蒙塔尔牛”,现在全村已达到户户养肉牛、户均8头以上的喜人局面。据了解,今年62岁的郭志发去年饲养基础母牛80头,繁殖牛犊56头,通过卖牛犊挣了20多万元。“记得养殖刚起步时,资金紧缺要贷款,我年龄大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马支书就协调乡信用社给我贷款30万元。”谈及这些,郭志发感动不已。
丁玉林是道口村川口组村民,2011年前他的牛饲养量还不到5头、羊饲养量不到20头。为了帮助丁玉林早日实现脱贫致富,马金虎多次找他谈心,动员他抢抓草畜产业建设和联扶行动机遇,扩大养殖规模,当得知丁玉林因为资金问题发愁时,马金虎主动在新添信用社为丁玉林衔接贷款5万元,解决了起步资金难题。在马金虎的帮助下,丁玉林的牛饲养量达到20多头、羊饲养量达到80多头,年实现收入10多万元。此外,马金虎帮助南摆组村民摆生贵扩大养殖规模,衔接贷款10万元,建成牛棚2座、氨化池1个,牛饲养量达到30头以上,年收入超过10万元。
眼看着一户户村民稳步迈上了致富路,全道口村的村民看到了希望,他们争先恐后地开始发展肉牛养殖……目前,一座座新建的牛棚拔地而起,一圈圈引进的种牛正在茁壮成长,马金虎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决心:
始终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顺
据了解,在多年的工作管理中,马金虎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宗教和顺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工作之余他经常入户和群众沟通思想,了解情况,向群众宣传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民族宗教政策,让村民不听谣、不信谣、不传谣,把心思集中到谋生活、图发展上来。“近20年来,道口村没有1个人上访过,村民之间也没有动过手,老百姓之间有啥事总会找‘马支书评理\’。”不管谁家有事,马金虎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他还指导村上建立了村干部联系清真寺制度,要求每个村干部联系一个清真寺,并利用星期五聚礼日信教群众相对集中的机会,在清真寺进行党的宗教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爱国爱教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到情况明、信息灵,矛盾得到及时化解。在他的努力下,全村呈现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目前,全村肉牛饲养量达到了2800多头,种植全膜玉米4000多亩,输转富余劳动力450多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10元。下一步,村党支部将结合党建引领奔小康行动,通过‘党建+产业培育’\‘党建+民族团结’\‘党建+美丽乡村’等工程,把道口村打造成远近闻名的肉牛第一村、小康文明村……”说起道口村,马金虎对未来充满信心。
在道口村,任职近20年的马金虎认为他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在村民们看来,他的点点滴滴的事迹比惊天动地的大事要更辉煌。在已近古稀之年的他,却每天为了村民过上好生活在努力奔波,他为民族乡的跨越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树立了榜样。
新闻推荐
曹红红抱杨占权出门晒太阳。44岁的曹红红是会宁县太平店镇大山川村村民,30年来,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无怨无悔地照顾瘫痪在炕上的大伯哥,为他做饭、洗衣、擦身,每天至少6次抱他上下炕,30...
会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会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