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劳镇四种就业模式巩固脱贫成果

右江日报 2019-08-06 08:11 大字

本报西林讯近年来,西林县那劳镇始终坚持就业促脱贫不动摇,持续深化推进“特色产业+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对外劳务输出+就业”“务工扶持补助+就业”等就业模式,确保贫困户脱贫后可持续发展。

推进“特色产业+就业”模式。按照西林县“4510”工程发展思路,该镇已发展柑桔规模达到1.8万亩,实现人均至少2亩,30亩以上大户就有50多家。为解决剩余贫困劳动力就业以及大户用工问题,由包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组成“免费中介服务站”,随时向大户基地输送务工人员,按照每个大户平时用工6人计算,在高峰期可安排300人,每人每天可实现增收120元以上。2019年,为扩大发挥特色产业优势,该镇在顶蚌村那维屯扶持成立1家劳务派遣公司,主业覆盖果场喷药、剪果、选果等各个环节的劳务用工,逐步实现果场用工向组织化、市场化、高效化发展。

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模式。为实现搬迁户“搬得出、住得下、有收入、长稳定”目标,该镇在2018年就成立“易地扶贫搬迁服务中心”,统筹施工单位、扶贫车间以及建房户用工等情况,安排当地贫困户就近务工,每人每天可以收入130元~150元。同时,为满足易安新区卫生整治要求,统筹安排9名贫困户作为保洁员,实现每月增收700元以上。加大易地搬迁安置对象就业技能培训力度,由“易地扶贫搬迁服务中心”组织,2018年全年举办2期共100人参加的厨师培训班,2019年至今又增加规模,现已举办3期共150人参加的厨师培训班,同时正在计划举办保育培训班。

推进“对外劳务输出+就业”模式。充分利用好“罗百就业帮扶”等微信公众号,让镇内广大待业贫困人员在“指尖上”就可以寻找工作。组织剩余劳动力到南宁、玉林以及区外的广东、云南、贵州等地务工。目前,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330人以上长期在外务工,随着毕业生的增加,外出务工数量不断呈上升趋势。

推进“务工扶持补助+就业”模式。按照西林县劳务输出工作方案和扶持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要求,该镇不断宣传动员,努力调动贫困户剩余劳动力输出积极性,拓宽贫困户就业渠道,实现就业增收,稳定脱贫。2018年落实45人共4.58万元的务工扶持补助。截至目前,已经有35人申报材料,预计全年申报人数至少比去年翻一番。□王自忠

新闻推荐

百色市“四机制”破解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难题

本报百色讯近年来,百色市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创新“四项机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

西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