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四机制”破解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难题

右江日报 2019-07-28 09:36 大字

本报百色讯近年来,百色市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创新“四项机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人才保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179个乡镇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才6718人,其中高级职称86人,中级职称703人,初级职称980人。全市配备村医2407人,其中有执业医师的208人,有乡村医生资格的1851人。

建立基层卫生人才招聘柔性机制。放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招聘条件,乡镇卫生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年龄由原来的35岁放宽到45周岁以下;不设开考比例,各地结合实际自行划定成绩合格分数线等进行公开招聘,扩大了生源,提高了招聘的成功率。同时,简化招聘程序,放宽开考比例,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开招聘“绿色通道”,采取直接面试、组织考察方式招聘,以达到最大限度吸收人才,不断充实卫生人才队伍。

强化基层卫生人才待遇激励机制。将乡村医生补助、乡镇卫生院聘用编外人员工资待遇及社会保险经费纳入年度当地政府财政预算;对乡镇卫生院新聘用人员入职时即办理享受转正定级后工资待遇;乡镇卫生院聘用编外人员工资待遇不低于市本级财政聘用编外人员最低工资待遇,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将乡村医生补助标准由原来每人每月300元至少提高到1310元,最多可提高到1900元;对纳入管理的一类艰苦边远地区的村医,在保障基本补助的基础上,根据其取得的相应职称、相应学历标准,分别再给予每人每月300元至1500元补助,对纳入二类艰苦地区的村医,在此基础实行差异化补助,每人每月增加200元至300元。解决在岗村医的待遇问题,让基层医务人员吃上“定心丸”。如西林县通过政府聘用乡村医生,将乡村医生待遇提高到每人每月3000元,提高了10倍。同时,加大公益一类医疗卫生机构财政经费保障。目前全市基层公益一类医疗单位105个,财政全额拨款的37个,差额拨款的68个。

创新基层卫生人才管理机制。一是畅通人才流转渠道。改变过去基层卫生人才“新进用编人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不得少于5年,5年内可通过竞聘上岗在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合理流动;满5年后,可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在各级各单位中合理流动”的规定,实施聘期内可以在全市乡镇卫生院流动,聘期满后通过考核的方式可在全市事业单位中流动,有效地提升了基层卫生人才个人职业发展空间。二是实施“乡聘村用”制度。针对乡村医生有乡镇卫生院聘用、村委会聘用、乡镇政府聘用的情况,因他们身份不明,导致管理不清,百色市实施了“乡聘村用”制度,实现了以行政、业务、人员、药械、财务、绩效考核“六统一”为主要内容的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村医身份由个体转变为乡镇卫生院聘用职工,进一步提高了业务水平和服务基层群众的积极性。三是实施“低职高聘”机制。针对基层医务人员职称考上了,但因编制、岗位结构限制没办法聘用相应的职称,通过推行“低职高聘”,实现了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即评即聘”。据统计,当前已取得职称的3079名乡镇卫生院在编专业技术人员和2059名村卫生室医生,全部实现即评即聘。同时,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累计满25年的到全市各级医疗事业单位工作,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取得中级职称的直接聘用到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十级;明确本科级以上学历毕业、经全科专业住院医师培训合格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且通过中级职称考试的,直接聘任中级职称相应岗位,激发了基层医务人员提升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积极性。

建立基层卫生人才建设统筹机制。印发《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新时期全市卫生人才工作的方向和重点,计划用5年时间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2000名,其中临床医学等相关专业等500名(含市本级急缺专业医学生50名),专科500名,农村医学专业(中专)1000名。2018年,全市已完成免费定单定向培养医学生554名,其中本科生108名,大专生117名,中专生329名。

□马甄

新闻推荐

西林人社局为搬迁户送岗上门

本报西林讯为确保实现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一户至少一人以上实现就业”的目标,近日,西林县人社局工作人员分为4个小组...

西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