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定安小学教育的发展经过□黎之鼎
定安,即旧西林县城。民国五年(1916年),西林县毓秀书院改为西林小学堂,吸收各地私塾毕业的学龄儿童入学,起初只是办一个班。到民国十四年(1925年),县属废除私塾,成立学校,在定安三街设立3个小学堂:东坛街(今东新街)设立一等小学堂,教员是梁炳文;河街(今立新街)设立二等小学堂,教员是黎克礼;西引街(今红新街)设立三等小学堂,教员是黄眙明,吸收各街的儿童入学。此外,还在东坛街设立一所女子小学堂,吸收三街女儿童入学,教员是黎国惠。即便如此,一些私塾依然存在于边远乡村。直到民国十八年(1929年)将定安三街3所小学堂合并,集中到孔庙上课,并改称为西林县初级小学校,开设甲、乙、丙、丁四个班,原三等小学堂教员黄眙明任校长。至此,西林境内的私塾才基本上消除。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西林县初级小学校又改为西林县两等小学校,高、初两等并校后分高级部和初级部,由高级部校长担任校长,初级部改为主任职。高级部为两年制,设2个班;初级部为四年制,设4个班。凡在初级部毕业,学业成绩达到及格者,可直接升到高级部就读。当时高级部学生读的是标准的新课程,即国文、算术、自然、历史、地理、公民、音乐、图画和体育;初级部学生读的课程有国文、算术、图画、音乐和体育。全校星期一早上有纪念孙中山的纪念活动,星期六晚有周会,开展文娱活动。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西林县两等小学校又改名为定安、者苗、高龙和八渡四乡联立小学校,专门培养四乡学龄儿童,但县属各乡学生来读均不限制。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四乡联小又改为西林县定安表证校。过了一年,再改为定安中心校,改时有3个高小班和7个初小班。到1949年止,共毕业了22个班。
新闻推荐
今年端午节晚饭后,天气出奇的闷热。我和父亲坐在老屋门前的榕树下,乘凉聊天,不经意间话题扯到了爷爷。父亲听后,往事如决...
西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