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懒汉”到脱贫“标兵” 西林县马蚌镇三脚坡村贫困户吴发礼的故事 □王丽英

右江日报 2019-08-06 08:01 大字

在西林县马蚌镇三脚坡村,只要提起“吴发礼”这个名字,大家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吴发礼是个不等不靠、勇于脱贫的“标兵”。

吴发礼现年46岁,家住西林县马蚌镇三脚坡村岔河屯,全家有3口人。吴发礼早年从贵州省兴义市来到西林县马蚌镇三脚坡村成家立业,婚后不久,他由于做什么都失败,便渐渐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养成了好吃懒做的坏毛病。几年下来,家庭收入急剧下降,在2015年被识别为贫困户。

自从被识别为贫困户后,吴发礼依然不思进取,只要得到一点钱,马上拿到街上买酒买菜吃完喝光。帮扶干部无论如何苦口婆心地劝说,他都无动于衷,依旧整日游手好闲,好吃懒做。

真正的转变发生在2017年初,西林县调整了部分帮扶后援单位和帮扶干部。调整后,西林县残疾人联合会成为三脚坡村的帮扶责任单位,相应的,吴发礼的帮扶干部调整为该县残联理事长邓永安。刚开始接触吴发礼时,邓永安也被吴发礼的懒给“折服”了,看着家徒四壁的吴发礼仍旧每天好吃懒做,邓永安深深地陷入了沉思。如何帮助吴发礼改变现状,早日摘掉贫困帽子成了邓永安的心病。经过进一步了解,邓永安发现吴发礼并不真正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人,早些年刚结婚时,他也是一个勤快、头脑活络之人,这些年来,他也种过生姜、薏谷,养过牛、放过羊,但由于缺乏技术和市场价格的不稳定,吴发礼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收入非但没有增加,反而把前几年的积蓄花了个精光,由于遭受了一次次的失败,吴发礼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人也变得消沉起来。

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邓永安决定先从改变吴发礼的消极思想开始做起,一次次地登门找吴发礼谈心交心,详细帮他分析以前失败的原因,找到问题的所在,让他重新振作起来,打消他“怕失败”的心理。经过一遍遍的思想动员,吴发礼的思想也渐渐有所转化。邓永安针对吴发礼的致贫原因因势利导,动员他大胆搬出穷山沟,搬到县城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依靠劳务收入摆脱贫困。

为了打消吴发礼的思想顾虑,2017年6月,邓永安在西林县城建材市场帮他找到了一份装卸建材的工作,在县城易安房没有交房的情况下,邓永安还租了一间单间给他居住,让他安心在县城试着务工。由于肯吃苦、勤快,吴发礼很快在建材市场立了足,得到了很多雇主的信任,找他做工的人越来越多,他的收入渐渐达到了每月3000元~4000元,这让吴发礼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进一步坚定了他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从此,他不再以酒为伴,每天早出晚归,努力干活挣钱。

2018年5月,吴发礼全家人从三脚坡村搬到县城,居住在宽敞明亮的易安房子里,女儿也跟随来到县城读书。吴发礼的干劲更足了,不但组织人员承包了建材市场的装卸工作,还与农资市场的老板们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装卸业务越做越大,收入也不断地增加,2018年底,吴发礼一举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成为三脚坡村“不等不靠、奋力脱贫”的标兵。

脱贫后的吴发礼对今后的生活有了更美好的憧憬:买一辆三轮运输车,组织十几名贫困群众把县城的劳务市场承包下来,干得好的话再成立一个劳务服务公司,自己当老板,带动更多的贫困户不等不靠、自食其力,依靠劳务输出增加收入,让更多的贫困户早日摆脱贫困,步入小康。

这就是吴发礼从“懒汉”到脱贫“标兵”的故事,故事仍没有结束,吴发礼将继续在脱贫奔康的大道上奋力前行。

新闻推荐

那劳镇:改厨改厕改出人居新环境

本报西林讯西林县那劳镇的顶蚌村顶独屯是一个高山苗寨,全屯共有26户。以前,屯里无一户群众拥有独立的卫生间,屯内卫生环...

西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