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水上黄金屋”让鲁维人过上红火日子□本报记者 陈 媛 通讯员 韦荣峰 文/图

百色早报 2014-11-12 03:23 大字

李志荣的网箱养殖丰厚的收入让李志荣高兴得合不拢嘴鱼永远都是船上的美味给客人送饭水上移动小卖部整洁的床铺  

这里地处桂、滇、黔三省(区)结合部,与贵州省兴义市三江口镇隔河相望,距云南省昆明市262公里,距曲靖市205公里,距贵州省贵阳市417公里,距兴义市120公里,不管你从哪里来,这里的渔民总会以最热情的方式欢迎你。这个地方就是西林县马蚌乡鲁维村天生桥库区,除了美不胜收的景色外,网箱养殖和水上农家乐让鲁维人过上了红火的日子,因此也被当地人称为“水上黄金屋”。

鲁维村共210户1160人,全村林地面积23418亩,水面面积4320多亩,耕地面积2141亩,其中水田面积78.4亩,人均水田面积不足0.1亩。库区蓄水后,全村大量田地被水淹没,面对困境,2001年,该村党支部充分利用库区丰富水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变“耕田”为“耕水”,带领群众大力发展以网箱养鱼和库汊围拦养鱼为主的水产养殖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李志荣就是受益者之一,2001年初,李志荣看到四川省重庆市有一个姓袁的老板在天生桥库区发展网箱水产养殖业,于是对网箱养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虚心地向袁老板学习网箱养鱼技术。2002年,袁老板因业务需要,准备返回老家,打算转让网箱。李志荣得知这一消息后,便与妻子商量把家里值钱的东西全部卖掉,购买袁老板的10箱网箱,不料遭到妻子的强烈反对。李志荣耐心地做妻子的思想工作,把家里仅有的一匹骡子、一台缝纫机和三头肉猪全部卖掉,再向亲朋好友借钱,终于筹资3万多元购买了袁老板的网箱,开始描绘发展网箱养鱼的新蓝图。

因为初次尝试发展鲶鱼养殖,没技术,没资金,李志荣就起早贪黑坚守在库区上打理他养殖的鲶鱼,白天他利用空余时间查阅技术资料,夜晚捕捞小鱼小虾喂养鲶鱼。经过一年的摸索与实践,他终于初步掌握了网箱养殖鲶鱼的方法。当年靠网箱养殖鲶鱼的收入达30万元,不仅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还有盈利。后来,鲁维村掀起了发展网箱养鱼的热潮,全村网箱养鱼达到2600箱。李志荣一家也由原来的10箱发展到如今的120箱,成为当地网箱养殖大户之一。“今年光靠网箱养鱼的收入就达50万元。”李志荣说。

随着网箱养鱼的发展,湖里大量的鱼类——罗非鱼、鲤鱼、鲫鱼、草鱼、鲢鳙鱼、翘嘴红鲌,引来越来越多的区内外钓鱼爱好者,给马蚌乡发展生态休闲垂钓产业提供了充足稳定的客源,马蚌乡鲁维村至那扛村(坝桑)的河段内已经初步形成生态休闲垂钓十里长廊,岸边林立的鱼竿,已成为库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可是光是钓鱼似乎还不足以让这片美丽的湖畔展现它的魅力,于是鲁维人便开始寻思着如何“锦上添花”。他们把家“搬到”了水上,经营起了农家乐。你瞧,这里有整洁的床铺,还包吃包钓鱼,一天只要消费60元。“如果客人在钓鱼的时候饿了,我们还会煮好饭菜给他送去,随叫随到,一条龙服务!”一家农家乐老板王丽香说。不仅如此,王丽香还经营一家可移动的小卖部,只要客人打个电话,她立刻就把小卖部划过去,方便客人购物,这也给她带来了每年两万多元的收入。据了解,每年凭借水上农家乐和网箱养殖,村民们的人均年收入可达到五万多元,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鲁维村成为西林县远近闻名的“首富村”

新闻推荐

消防官兵夜查消防产品 □本报记者 陈 媛 通讯员 鲁丽兰 文/图

检查现场  为进一步规范和整顿消防产品的市场秩序,11月17日晚,西林县消防大...

西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