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苏杏仪:早睡早起勤洗冷水澡□潘敏文

百色早报 2013-03-18 04:24 大字

 

每到晚饭时间,老人不见家里人到齐,总是不肯吃饭,待家人都坐在饭桌旁了,她才高兴地动筷吃饭。夜里,老人总要等家里人都睡了才安心睡下。如果家里有谁夜深还没回家,她总是问清楚情况后才放心睡下,这已是她几十年来养成的习惯。她就是百岁老人苏杏仪。

1910年8月,苏杏仪老人生于田阳县洞靖乡德乐村大德屯,壮族,从小没有上过学,不识字。1936年,苏杏仪嫁到同村德乐屯的罗家,丈夫于1975年去世,夫妻俩一起生活了39年,共育有4个女儿,大女儿现年72岁,小女儿现年53岁。丈夫去世后,苏杏仪在老家生活了5年。1980年,苏杏仪随在县城工作的小女儿罗琳艳一起生活至今。目前,苏杏仪老人有4个女儿、13个外孙、8个曾外孙,可谓儿孙满堂。

A

 

心灵手巧

 

 

 

家务样样能干

苏杏仪好学、勤劳、能干。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生长在贫寒农家的苏杏仪从小跟着父母下地劳动,练就了农事劳作的各种技能,对手工纺线、织布、裁衣等活也很娴熟。自从嫁到德乐屯后,为了改善家庭经济条件,她白天早起挑水、煮粥、煮猪菜,待把家务事安顿妥当后才下地干活。她除了会种玉米、水稻、黄豆等各种农作物外,还能像男人一样耕田犁地。晚上回到家,她还煮饭煮菜、喂猪喂鸡,夜里还经常纺线、织布、裁剪土布缝制衣服,一天到晚总是忙个不停。

为了保证女儿能上学读书,她宁可自己日夜操劳也不让女儿在农忙时节回来帮工,宁可在家省吃俭用,也要凑足孩子读书费用。1980年,她跟随小女儿到田阳县城生活后,每天主动承担家务,如上市场买菜、做饭、扫地等。老人虽然是文盲,但她心灵手巧,学东西学得快,从农村到县城生活,从用柴草烧火做饭到使用电器、煤气做饭菜等,她都一一学会,很快就适应了城镇的生活。

B

 

心地善良

 

 

与人和睦相处

苏杏仪为人温和、善良、厚道。据家人介绍,老人有时在家里闲着,就将家里的板凳搬到门外去,过了半天又将板凳从门外搬进家,她还在盼望着农村老家的儿时伙伴来看望她,然而她哪里知道,与她同辈的村里人早已先后撒手西去。老人告诉笔者,她很想念儿时的伙伴们,那时生活很苦,假如他们现在来看望她,她一定会好好招待。苏杏仪老人就是这样,总是回忆着儿时美好的场景。

她与丈夫一起生活39年间,从没跟丈夫吵过架,没红过一次脸。丈夫每次有病,她总是翻山越岭找来医生给丈夫看病,同时精心护理,直到丈夫病好为止。她跟屯里的人关系很好,见面时总是笑脸相迎,和家人、邻里相处和睦,关系融洽。以前在老家生活时,一旦屯里谁家有灾有难,她都主动去帮忙。因老人的人缘好,屯里的人经常到县城看望老人。

C

 

饮食规律

 

 

常年洗冷水澡

目前,苏杏仪老人每天吃3餐,每餐吃1碗粥或1碗饭,生活能自理,饭后还能自己洗碗、洗衣服、扫地,还经常煮饭、煮菜。老人平时吃东西很有特点,她一般不吃肥猪肉,不吃鸡肉、鸭肉,不吃畜禽内脏,她比较喜欢吃鱼、猪蹄、鸡爪、鸭爪,爱吃玉米粥、红薯和水果。老人晚餐有时也饮少量的玉米酒。她说这样可以暖和身体,有助于睡眠。家里人告诉笔者,如无特殊情况,老人都会早睡早起,老人的作息很规律。

苏杏仪老人身体一直都很健康。她一年四季都洗冷水澡,从来没有洗过热水,哪怕在寒冷的冬天,也是洗冷水,到了100岁以后仍坚持这样。据老人自述,从小到老,她基本没生过一场大病,没住过一次医院,就是小病也很少有。90岁那年,她患过一次支气管炎,算是她有生以来患过最严重的一次病,但待在床上服几天的药病情就明显好转,很快她的支气管炎就痊愈了。

如今,老人每月都领到政府给她100元百岁老人补助金,她非常高兴。老人目前最大的心愿是:能回老家德乐屯建一间房子住下,在老家再种几年的玉米、红薯,还有养几只鸡,过一段恬静的乡村生活,她这辈子就满足了。

【点评】

苏杏仪老人喜食鱼肉、玉米粥、蔬菜水果。鱼是一种天然的“大脑食品”,鱼肉一般比较松软,适合老人咀嚼,易于吸收营养。专家研究表明,鱼肉富含的脂肪酸具有补充大脑营养、预防老年痴呆症和有效防止脑神经病变等功效。

新闻推荐

勤俭持家 认为吃亏也是福

1907年9月18日,凌妈付出生于德保县巴头乡陇位村陇必屯,壮族,后嫁到田阳县巴别乡安宁村千下屯。她生育了3个儿子,现均健在,大儿子是百色大华厂退休职工,二儿子在老家生活,三儿子在田...

田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田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