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竹鼠“啃”出一条致富路 □黄胜章 农矩森 文/图
黄日近(左)在向收购老板介绍竹鼠长势。
竹鼠又名竹狸。竹鼠因肉质细腻、精瘦,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而受到消费欢迎。因此,竹鼠养殖也逐渐成为贫困群众喜欢的脱贫产业之一。在田东县义圩镇朔晚村众望养殖合作社里,一只只毛茸茸、胖乎乎的竹鼠或抱着竹片吱吱地啃着或慵懒地蜷缩着“偷闲”。看着眼小身肥、憨态可掬的竹鼠啃食竹子的样子,合作社负责人黄日近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别小看这些小竹鼠,它们可是为村民们“啃”出了一条致富路。
朔晚村地处偏远,这虽然是劣势,但同样也有独特的优势。这里山清水秀,竹林甘蔗遍野,空气清新,非常适合发展特色种养。在驻村工作队的积极引导和帮助下,该村成立了众望养殖合作社,开启了养殖竹鼠致富之路。
以前,黄日近为了生计都是在外务工,照顾不到家里的老人小孩,心生愧疚。多年来,他一直思考和寻找适合在家里发展致富的产业。“作为村里的贫困户,我有幸参加了镇里组织去南宁市马山县考察竹鼠养殖项目,发现这条门路不错,回来后就开始考虑养殖竹鼠了。”黄日近如此介绍自己在家门口创业的想法。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黄日近一直这么认为,也是这样做的。考察回来后,在政府和村干部的鼓励下,黄日近开始利用业余时间通过书本和网络学习竹鼠养殖技术。“因为竹鼠比较好养,竹子、竹叶、红薯、南瓜等都是它喜欢吃的食物,连山坡上的甘蔗都可以做饲料。我们村竹子、玉米、甘蔗等资源丰富,养殖成本低,所以自己就试着养殖。”谈及养竹鼠,黄日近总是面带微笑。
创业初期,黄日近通过申请得到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小额信贷作为启动资金,他购买了30多对种鼠进行人工养殖。在学习养殖竹鼠相关技术期间,因为都是靠自己摸索,黄日近也走过一些弯路,经过一些失败后才在养殖中积累了经验。为了更快了解竹鼠的生活习性,黄日近除了吃饭、睡觉,其余大部分时间都蹲在竹鼠窝边观察竹鼠的活动,有时一蹲就是几个小时。由于刻苦钻研,逐渐地,黄日近成了本地有名的竹鼠养殖“土专家”。
2016年7月,黄日近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牵头在本村成立了众望养殖合作社,带领贫困户发展产业,目前合作社占地面积3亩,共有14名社员,带动了7户贫困户入社。黄日近是合作社的带头人和核心人,也是关键的养殖技术指导员。
竹鼠具有繁殖力强、生长快、生长周期短、易养易管等特点,一只母鼠每年可下崽3窝,平均每窝有4—5只不等,平均每个月都能出售一次。近期的一天中午,众望养殖合作社又出笼了一批竹鼠,销往广东市场。黄日近打开铁笼子,站在养殖框旁,伸出双手抓住一只大竹鼠的尾巴将它提起,然后放进铁笼中。竹鼠一边挣扎一边发出“叽叽叽”的叫声。“95笼、96笼、97笼……”一个多小时后,黄日近用铁笼装好了200多只大竹鼠。这是黄日近和来自广东收购竹鼠的老板往车上装竹鼠的场景。“现在竹鼠市场非常好,我们不愁销路。目前正在扩建鼠舍,我一定把竹鼠产业做得更大更强。”黄日近满脸信心地说道。
“目前,养殖场已经发展到7000多只竹鼠,按行情来算,保守估计总收入将达110万元左右,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要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对于未来,黄日近信心、干劲十足。竹鼠养殖逐渐进入正轨后,黄日近不断鼓励村民参与进来,在他的带动之下,已经有更多的群众加入到合作社中。他还不定期举办竹鼠养殖技术培训班,认真总结经验,普及饲养技术,扩大产业规模,带动更多群众致富。
新闻推荐
中国是现存传世铜鼓最多的国家,拥有数千面,仅在广西就有2000面以上。铜鼓在中国南方及一些东南亚国家持续使用了2600多...
田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田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