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哈坡的遗憾 □黄子玲
中国是现存传世铜鼓最多的国家,拥有数千面,仅在广西就有2000面以上。铜鼓在中国南方及一些东南亚国家持续使用了2600多年,且数量繁多,形状样式各有不同。为了能更好地研究铜鼓,在1980年3月召开的“第一次中国古代铜鼓学术讨论会”上有学者提出建议:用出土标准器的地区来命名铜鼓。中国学者根据这种方法把铜鼓分为8种类型: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北流型、灵山型、西盟型、冷水冲型、遵义型、麻江型。广西拥有所有类型的铜鼓,而其中最精美的冷水冲型、最硕大的北流型都以广西地名命名。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如果当年田东县南哈坡的铜鼓能早一点被发现,现在最早的铜鼓可能不叫万家坝型,而是叫“南哈坡型”,这是为什么呢?
万家坝型是铜鼓分类学中最原始的一类,流行于春秋早期。一些学者认为铜鼓是由做饭的铜釜逐渐演变而来的,而万家坝型就属于炊具与乐器混用的最初阶段。该类型以1975年云南省楚雄市万家坝出土的铜鼓为标准,鼓壁较厚,工艺粗糙,胸大于鼓面。
1993年3月,田东县祥周乡南哈坡的联福小学在拔取校门角铁桩时,意外发现了两面铜鼓。这两面铜鼓都出土于同一座春秋晚期或战国早期的墓葬。其中一面铜鼓,鼓面中心饰太阳纹,有15芒,胸部膨胀,形显矮胖。另一面铜鼓,鼓面中心太阳纹呈圆饼状光体,有22道粗短光芒,外围饰绳纹一圈,往外一圈是环绕太阳纹的“Z”形折线纹,胸部膨胀。经过辨别,这两面铜鼓均属于万家坝型。
田东南哈坡这两面铜鼓的出土,为万家坝型铜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证据。使万家坝型铜鼓的分布超出了云南范围,扩大了研究铜鼓起源地的视野。为研究西南少数民族特别是古句町国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还填补了广西铜鼓发展史的空白。广西虽然是世界上收藏铜鼓最多的地区,但在田东南哈坡铜鼓出土之前,广西唯独缺少万家坝型铜鼓。在田东南哈坡铜鼓出土后,广西终于拥有了所有类型的铜鼓。
无独有偶,1994年6月,田东县林逢乡又出土了一面万家坝型铜鼓。当时,田东地区的铜鼓出土点被认为是万家坝型出土地点分布的最东端。但是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进行,万家坝型铜鼓在广东、四川、越南都有出土。田东的位置逐渐成为了万家坝型铜鼓出土的中心地区。
设想一下,如果田东南哈坡铜鼓早一些被发现,或许现在铜鼓类型的命名就会不一样了。假如当时有广西学者出来争取,那么田东南哈坡就有可能获得铜鼓的先赋权和命名权,或许能被命名为最早的铜鼓类型。然而广西学者并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历史的发展也没有“假如”。南哈坡万家坝型铜鼓的出土带有偶然性,但是命名的必然性滞后,只能使广西空留命名的遗憾。
(参考文献:《壮族铜鼓研究》《田东县志》《田阳文史》)
新闻推荐
医生正在为应征青年体检。本报讯(记者刘卫金文/图)记者近日从市征兵办获悉,今年全市征兵体检时间为8月1日至15日,共...
田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田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