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平果有个 “至尊宝” 火眼金睛鉴古玩□本报记者 陆照德 文/图

百色早报 2015-12-08 02:13 大字

梁新贤给记者介绍如何看古瓷器  

古玩、鉴宝,在一般人的印象里,能玩转这个,都被称为“牛人”。在平果县,就有这样一位“牛人”,他靠电脑与逛古玩市场、博物馆,自学成才,练就一双鉴定古瓷器的“火眼金睛”,在古玩界算是个“风云人物”。

此人,名叫梁新贤,土生土长的平果人,在古玩界的雅号为“至尊宝”,圈内人称“宝哥”。

“学鉴宝,看书学肯定死”

梁新贤,于20世纪70年代出生,中学时代就是个文艺青年,做事情执着认真,干劲足,1991年参加工作。

梁新贤走进古玩界,比较偶然。2001年的一天,他在某机场候机,无意中发现一本海外华人写的书,厚厚的一本,里面图文并茂地介绍古玩鉴赏。此书本意在揭露国内古玩市场的各种乱象,梁新贤当时觉得书里讲得很好,很对他胃口,于是把书买下来拿上飞机继续看。

一个执着专注的人,一旦内心的火花被某种事物点燃,往往就会锲而不舍地去追寻,探究本质。梁新贤被这本至今他已经不记得书名的书启蒙后,开始在网上关注古玩。“开始经常看错,才知道那本书讲的还比较粗浅,自己太孤陋寡闻,”梁新贤事后总结道,“学鉴宝这个东西,只看书学肯定死,市面上的书五花八门,而且很多鉴定的书不靠谱,有些貌似权威的书也没用,还容易误导人。”

梁新贤说,学鉴宝、玩古玩,更多的心思要花在实践和实物标本上。练就绝活,要经常钻进古玩市场。那些年,梁新贤成了南宁唐山路古玩市场、花鸟市场等地古玩店的常客,一个店一个店地进去,有的进去数十次,很多老板脸上写着“不欢迎”三个字,因为他们都知道他只看不买。

为了学得真本事,梁新贤除了钻遍广西所有城市的古玩市场,还去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地观摩博物馆收藏的古董,并与当地的资深藏家进行交流。很多时候在博物馆里一呆就是一整天,通过一件件看,进行总结对比。又在网上逛各种拍卖(行)网站,如此数年,他练就了鉴宝的“火眼金睛”。2005年后,梁新贤就很少看错,在业界也小有名气。

2006年,网名“至尊宝”的梁新贤受邀成为古玩艺术网论坛瓷器版的版主,此后持续三年,是梁新贤意气风发、驰骋古玩界的年头,每天下班晚饭散步后,别人开始入睡,他才开始另一种身份的生活——趴在电脑前淘宝、看宝,解答各种疑难问题,帮人看宝鉴宝,由此结识了国内不少鉴宝专家、知名收藏家。在此期间,梁新贤还在雅昌网上写小说《要命的瓷虫》,连载在雅昌论坛上,名声传到海外华人的收藏圈。

古玩江湖假货多 一眼“瞧”回数百万

晚上十点后到凌晨三四点,有时甚至通宵,看宝、淘宝,白天还要上班,这大大消耗了梁新贤的精力。11月底,记者在平果采访他时,发现长期熬夜让他脸色有些苍白,但人很精神,聊起古玩,他侃侃而谈,聊到酣畅处,就开怀大笑,展现了一个读书人的性情本色。

外界流传梁新贤不久前给人家看宝,一眼挽回藏家一亿多元损失。记者问他时,他说,没那么多,只有一千多万元。这是桂林一个收藏家的事儿,这个藏家本来也算是行家,几个月前的一个夜晚,有以前供货的人打电话给他,说有一批珍贵藏品要转手,该藏家连夜赶过去看,用手电筒看了看,觉得确实是“珍品”,就当场付了200万元的预付款,次日付清全款1000多万元,拿回了那批所谓的明代“珍宝”(20多件),欣喜若狂地回家清洗、玩赏。

不久,这名藏家跟梁新贤说起这事儿,梁新贤一听说是跟明朝靖江王墓的陪藏品类似的古瓷器,而且已经付款,预感事情不妙,就赶往桂林看实物。“画工精细,画风、笔法勾描及瓷器造型都无可挑剔,表面上很难看出什么破绽,那确实是一批一流的高仿品,但再怎么逼真,胎土(指古瓷器制作采用的土壤)是没法造假的。”梁新贤说,这名藏家就差点为这批假货栽了跟头。

有个广东老板,也爱古玩,看中一批古瓷器,付了30万元订金,第二天准备付全款收货,晚上上网看到梁新贤在线,就问了声:“宝哥,帮我看一批货的真假。”发了照片过来。梁新贤一看,假的,并说明了假在何处。对方身感庆幸,避免了两百多万元的损失,连连感谢。

十多年来,类似鉴定真假的,梁新贤遇到太多了,也有因不信他的话而吃亏的。百色某县有个收藏家,也爱玩古董,家里收着很多有名的“假货”,梁新贤曾打趣他说:“你这些藏品要都是真的,市值至少10亿元。”一次,这位藏家买得一个号称明朝宣德年间的瓷器,还有某著名专家开的鉴定书(花2000元开得的),梁新贤一看,明显是假的,但对方不信,还说北京某拍卖行已经联系他,可以拿去拍卖。梁新贤提醒他说:“拿去拍,你还要挨骗。”

后来,这名藏家还真拿去拍卖,图录费花了8000元,拍卖行说藏品估值200万元以上,3个月就有消息,谁知半年后没动静,藏家打电话去问,拍卖行的人就说:“有人出价100多万元,不够估值价,我们不敢卖。”这名藏家急了,就说:“100多万元也卖呀。”拍卖行的人说:“你又不早说。”最后,东西卖不出去,藏家急了,就说不卖了,拍卖行说不卖你自己拿回去吧,东西太贵重不敢寄。这名藏家只好跑去北京,交了半年的保管费几千元,才捧着这件“假货”回来,到了南宁,身无分文,叫朋友去接才回到家。

这类古玩圈的种种怪现象,梁新贤看得多了,这也让他感到很尴尬,现在干脆不去看了。“很多明显是假的,但他们花大钱买回来,又有专家证明,我说假的,人家接受不了,说假话,又对不起自己,所以现在我很少去看这种听起来就不靠谱的。”梁新贤说。

“至尊宝”曲线追求理想

为了给外行的记者直观了解古瓷器鉴定的手段,梁新贤拿了一件清康熙中后期的瓷碗来一一解说。“瓷器这东西,官窑出的,都有着强烈的时代烙印,受时代风气的影响,你看这个碗,造型精致细腻,画风很柔和,笔画线条很讲究,康熙以武定国,所以康熙早期的瓷器画风大多风格粗犷,造型也偏大。这个风格,再加上青花发色,可断定是国家安定繁荣之后烧制的,这是大的方面说。再就是这些画风、造型、风格,这些可以判定这个瓷碗是那个时期的东西。你再看这个釉,很光滑,却不闪眼睛,不像那些茶杯(指着桌面精致的茶杯),很耀眼。这些都是表面,最重要是是细微处,好比人物的眉毛、神态、服饰等,每个朝代都不同。而现代作假的人,虽然在模仿这些细致的地方,有注意得到的,但当时创作者的心境,谁也没法复制……”梁新贤耐心地说。

作为曾经的文艺青年,梁新贤40多岁了还能保持书生的真性情,他的心底深藏着一个理想——效仿国外古董收藏经验,开个古瓷器收藏基金会,收藏各种瓷器。

但现实总是不如意的,尽管梁新贤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十年来看瓷器从不走眼,但古玩价格实在太高,他虽然过手数千件藏品,都是帮国内的收藏家买的,自己只能玩赏一下,实在看中个别藏品价格又比较低的,就拼凑钱去拍卖回来,玩赏一段时间再卖出去,又因为买家都是圈内朋友,除了运费、关税(藏品多从国外拍回来),不赚什么钱,就图个开心快乐。

十余年间,几度沉浮,梁新贤最终只能靠自己。这些年,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古玩梦,命运会给他怎样的结局呢?谁也不知道,他说,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如果没到棺材板盖上的那一天,不要轻易给自己下结论。

新闻推荐

标题:独臂老人(组图) 作 者:韦文宁

明亮温暖的秋日里,平果县某乡村一位独臂老人正...

平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