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汉风犹存龙卧场 □卢思雨

百色早报 2014-03-28 04:05 大字

妇女摆卖刺绣品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乡镇村屯人口变化、生活水平提高和交通逐渐便利,一些集市由盛转衰甚至消失,而另一些集市经过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更具地域特色、人文景观的大集市。

龙卧场位于隆林东南部的隆或乡政府驻地,距县城60公里。龙卧场因传说其地下卧有一条龙而得名。传说,只要卧龙翻身就会水漫场坝发生涝灾,所以每隔几天人们都要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以图压住卧龙不让其翻身,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集市,成了隆林南部最大、最有名的街场。史料记载,龙卧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从不远处的卖猪坪搬迁至此,现由老场坝、新场坝组成,逢蛇(巳)、猪(亥)日赶场,当地隆或人说赶龙卧场、糯场,外乡人叫赶隆或街。

龙卧场四周环山,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这些山形地貌形象生动。曾有一位清朝地理先生路过龙卧场后妙笔生花,留下“一进隆或喜气冲,老龙跪地笑天空;观音老母把宝敬,将军挂印显威风”的诗句,把四周的山形地貌刻画得惟妙惟肖。龙卧场周边的隆或、克长、界廷等乡镇主要聚居着汉族,赶场人多是汉族,所以汉族风情浓郁。琳琅满目的商品里最抢眼的莫过于那还保留着汉唐遗风的男女唐装、花背带、花帽子、花布鞋,银制的簪子花钎、围腰链牌、银扣,竹编的背篼马箩、簸箕筛子,米面制的糖饺饺、发糕粑、花牛马以及石木铁匠造出的石碑石碓石磨、马鞍架风簸机、锑锅铁罐火钳、猪菜机沼气池模具等,都是正宗的汉家实货,要什么有什么,货真价实,绝无山寨。这些充满汉家风味的商品在龙卧场买卖,经“跑街”商贩流通到其他集市,大多成为隆林乃至外地人喜爱的生产生活用品。

20世纪70年代,当地汉族人在婚恋方面较为保守,即使有了婚约也还是男女“授受不亲”,不宜面对面相见。但哪个少女不怀春,哪家少年不多情?为此,姑娘小伙们就热衷于“赶耍场”。白露未晞匆匆出门,鸡上笼猪进圈才迟迟进家,隐蔽谨慎,不敢昭痕留迹,否则会招来责备。那些暂无婚约束缚的青年人,会借赶龙卧场用眼角余光悄悄“物色那人”;有了婚约的,也会借赶龙卧场“偷窥那人”。这种“众里寻她千百度”、“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情恋,丝丝缕缕缠缠绵绵若有若无地弥漫在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龙卧场。真个是:不是其中人,难解其中味。

龙卧场上赶场的汉族人大部分都身穿唐装。汉族人对衣着讲究“天然去雕饰”,注重“清水出芙蓉”,所以服饰以简单、素雅的蓝、黑、青为主,剪裁简洁、大方,男女皆穿改良过的大脚裤,年青女子、楚楚少妇喜着小边衣,中老年人爱穿圆领苑衣,男人普遍穿立领对襟唐装。绣品中,背带、枕套、门帘主绣牡丹,喻意吉祥、富贵;鞋、帽、围腰绣以兰花为主,喻意高洁、清雅。

汉族人大多居住高山,公路未通村屯前,赶场必牵马匹,人马一起赶场是龙卧场的一大亮点。满场坝人熙马攘,马蹄和人脚一样多,马箩和背篼一样挤,整个集市马攒人动,马嘶人叫,马欢人笑,好不热闹。

此风情,唯龙卧场独有。

新闻推荐

结伙盗窃一只山羊两男子各获刑半年

本报隆林讯   近日,隆林各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对一起盗窃山羊案作出了宣判,判决被告人朱某发和朱某一犯盗窃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1000元;被告...

隆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隆林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