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清代创修城隍庙寝宫碑记 □杨光茂 文/图

百色早报 2015-12-04 02:13 大字

 

在凌云县博物馆门前的古碑廊里,遗存有一块清代的古石碑,碑名为“创修城隍庙寝宫碑记”(如图),碑高120厘米,宽60厘米,厚11厘米,碑文为楷书字体,大部分文字已模糊不清。碑文的内容是:清嘉庆丙子年(1816年),泗城府知府周之域为威灵公庙(城隍庙)添建寝宫,并升威灵公夫人神像于后殿,供大家祭祀祈福。据《凌云县志》记载:周之域,陕西人,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任泗城府第39任知府,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再次任泗城府知府,这块碑刻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是周之域再次任泗城府知府时刻的。

据史料记载:城隍是产生于古代祭祀而经道教演衍的城市守护神,原意是“城墙”与“护城河”,古人祭祀城隍神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周朝,后来演变有城隍爷、城隍尊神等称呼。据记载,城隍爷因任职地点不同,有等级不同的封号,京师的城隍为王爵,封福明灵王;都城隍为公爵,封明灵公,掌管省;府城隍为公爵,封威灵公,掌管府;州城隍为侯爵,封灵佑侯,掌管州;县城隍为伯爵,封显佑伯,掌管县;无城池的街道、行政区欲奉祀守护本地的神职,则不称城隍,改称“境主尊神”。

据历史记载:城隍爷是一位公正无私的神,有任期制,每位城隍爷可以带家眷来城隍庙任公职,此碑讲述的是为泗城府的城隍庙添建寝宫,升威灵公夫人神像于后殿,供大家祀奉,与这一历史记载相符。此碑再现了古人祭祀城隍神的历史,碑的全文如下(原文无标点,□代表看不清的字):

创修城隍庙寝宫碑记

昔先王以神道设教,治民之法,礼乐行政而外,首重祀神,礼典所载备矣。至若声灵赫濯,阴弼阳教者,城隍之神尤著,上自都城,下至郡县及边陲,莫之易也。

泗郡威灵公庙,父老传闻,始于元代,与土府并设。本朝雍正五年改流后,乾隆四十七年前,府稍加修葺,而寝宫未建,体制未肃,□□□□。

丙子暮春,予承简命,来守是邦,□□□□。窃有志于此,而限于地,绝于资。谋诸承祀□□君,庙后岑氏公地也,予以三十金,嘱君购获之。复筹资鸠工庀材,□□□□。刻期十一月二十五日坚柱上梁,乘吉日也,丁丑十二月十六日庙成,升威灵公夫人神像于后殿,以肃体制,以展诚恪。为郡人祈无怨恫于神,是不可以不记。□□因地制宜,始终其事,与夫好善乐施者之姓名,则有众绅士详为之记。

嘉庆二十三年孟冬月,赐进士朝议大夫知泗城府事汉南周之域撰。

碑文第一段讲述了上自都城,下至郡县及边陲都祭祀城隍神;第二段讲述了泗城城隍庙始建于元代,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前泗城府稍加修葺,但未建寝宫;第三段讲述了清嘉庆丙子年(1816年),泗城府知府周之域购买土地、筹集资金为城隍庙添建寝宫,清嘉庆丁丑年(1817年)寝宫建成,并升威灵公夫人神像于后殿;第四段落款时间为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落款作者为泗城府知府周之域。从碑文内容上可以看出,古代祭祀城隍神很普遍,此碑对研究泗城州府的建制历史和古人的宗教信仰历史有价值。

新闻推荐

标题:为了大山的学子 作 者:肖发凌

近年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积极响应团中央号召,不远千里来到偏远的贫困山区凌云县沙里瑶...

凌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凌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