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黄梅戏的传承脉络(一)
岳西县地处皖西南,居大别山腹地,于1936年元月建县,系由潜山、太湖、舒城、霍山四县相邻地带组成。西部与湖北省英山县为邻,境内是皖江文化、江准文化与荆楚文化交融之地。流传着岳西高腔、弹腔(徽调)和黄梅戏、二扬子(庐剧)等四个剧种。黄梅戏最为普及,覆盖着县内各地。
据岳西前辈老艺人众口相传的资料:采茶戏入山年代可上溯至清代道光时期。
先是外地畈区卖艺、逃荒以及避战乱的灾民中善唱采茶戏的艺人,数人结伴,沿门清唱,随来随去,化谷米以度饥荒。此时的采茶戏,还处于早期状态。当其与大别山本地灯会中早已流传的高腔《戏采茶》(一种近似歌舞的戏曲艺术形式)和民间曲艺、花鼓小调之类民间艺术相结合之后,大别山区就留下了这颗采茶戏的种子。
清咸丰五、六年间,又一波外地灾民入山避战乱卖艺行乞,进一步促进采茶戏音乐风格的进化。其中不少艺人三五成群入室登堂清唱或在农家小院简妆演出“三小”戏;现今岳西县民间灯会传唱的《闹花灯》、《卖杂货》、《打哈巴》、《补背褡》等原生态小戏曲,还保留着浓郁的采茶戏风格。当时,境内的一些高腔、弹腔艺人或道士、手工业者,早就与其为伍,技艺相融,参与其班演唱,后来发展到相邀于草台演出大本戏。
同治末、光绪初期,县域灯会中已有本地采茶戏班的演出。在此期间,部分艺人还出山学艺,成为走江湖的职业艺人。境内菖蒲岩河乡五代相传的道士王为贞(同治元年即1862年生)不但加入当地戏班唱采茶戏,还传带了崔小白、刘金秀两位女性艺徒。
盛媛
整理
新闻推荐
□
钱子华
胡玉堂本报讯
岳西县姚河乡香炉村竹山因去年发现成片古茶树受到世人关注,近日,在香炉村竹山附近的客隆寨又发现一棵特大野生古茶树。据了解,...
岳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岳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