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黄梅戏的传承脉络(三)
看看门道·历史
安徽省艺术研究所编《安徽省传统剧目汇编》收录的《双插柳》、《卖水记》、《双救举》、《刘子英打虎》、《青天记》、《双丝带》等黄梅戏传统剧目,属黄梅戏“三十六大本”之外的稀见剧目,而这些剧目恰恰是旧时岳西县黄梅戏班的常演剧目。
为何有这种现象?这是因为岳西县地域有着自身的特殊戏剧环境。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在岳西境内流传近四百年的明代青阳腔后裔岳西高腔。此外,明末清初形成于皖江地区的弹腔(即老徽调)、清代中后期传入的木偶黄梅戏、早已流传的曲艺说唱大鼓书等,都对黄梅戏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笔者亲见的民间抄本,大多将岳西高腔剧目、弹腔剧目、黄梅戏剧目、民间锣鼓调乃至民间小调抄于一册,从中可看出内在的密切关系。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岳西的黄梅戏艺人更是不断将高腔、弹腔剧目、民间说唱曲目改编、移植成黄梅戏剧目。如《卖水记》、《天仙配》、《花亭会》、《山伯访友》、《张四姐闹东京》、《张三姐闹西京》、《血掌记》、《云楼会》、《双插柳》、《王道士捉妖》、《懒烧锅》、《打面缸》、《打磨房》、《张三求子》、《钓蛤蟆》、《双丝带》、《刘子英打虎》等分别源自岳西高腔的《槐荫记》、《珍珠记》、《同窗记》、《摇钱树》、《玉簪记》、《长生记》、《张三请菩萨》,弹腔《贤关镇》,鼓书《刘子英打虎》,弹唱《张三姐下凡》等。其中,张廷翰的“良友班”演出这类剧目最多。
盛媛
整理
新闻推荐
□
钱子华
胡玉堂本报讯
岳西县姚河乡香炉村竹山因去年发现成片古茶树受到世人关注,近日,在香炉村竹山附近的客隆寨又发现一棵特大野生古茶树。据了解,...
岳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岳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