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田地致富的故事 本报通讯员 范业祥

安庆日报 2018-11-02 10:54 大字

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个敦厚朴实的农村汉子,我很惊讶:他就是养殖小龙虾平均亩收入达四千元的农民?然而事实如此:今年,他用180亩水面养殖龙虾,获纯利五十万,创望江县养殖史上效益奇迹!

他叫詹世同,现年56岁,雷池乡三河村人。1980年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家种田种地,从未出外打过工。唯独的一次,是在本县化肥厂做了三个月的临时工。他告诉我当时的想法:种庄稼也是一种职业,只要有付出,应当有回报!

然而,几年的辛苦劳作,并没有摆脱家庭贫困的现状。1985年,他办起煤油灯小炕坊。又是几个春秋,炕坊改成电孵化,规模也逐步扩大。他的家境随之变好,成了本乡有名的“能人”。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开放,出外打工成为农民生财之道。留在农村的大都是年龄偏大的老人和妇女,致使部分田地荒种荒收。詹世同却相中了这块“鸡肋”,开始大面积地承包荒地。

2002年,詹世同从太慈镇六零圩,租到近三百亩荒地;在本村租种近两百亩水田,走上种养殖结合的漫漫长路。先是稻蟹共生,后是水稻、龙虾种养“换茬”。同时,收割机、轧田机等大型农机械以及电力设施及排灌设备的投入也相继增大。在投入这块,他看的准,算的精,如今,收割机也成了他赚钱的抓手。

无论是种殖还是养殖,他做到了:市场需要什么他就来什么,使效益最大化;在技术上不断学习摸索提升,使质量、产量保持着领先。而且,从不对他人隐瞒市场信息和养殖技术,指导并带动家乡如罗志平、崔盛明等几家养殖大户,共同走上富裕路。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詹世同种植的粳型糯稻一直畅销,价格也比常规稻高出60%左右。他养殖的小龙虾,壳硬耐运输,死亡率极低;个大光鲜看相好,每公斤批价平均达46元;尽管有意稀殖,亩平均产量仍达到90公斤。

詹世同,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坚守在家乡这块热土,用勤劳和智慧的汗水,挥洒出一幅精彩的乡村图画!

新闻推荐

望江县检察院依法从快从严办理涉黑涉恶案件

本报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望江县检察院精心组织、快速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共批准逮捕涉黑涉恶案件11...

望江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望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