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场支部的党建实验
基层党建,关键词是基层。什么是基层?越贴近群众,越是基层。党组织越向下延伸,就越贴近群众,就越能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望江县长岭镇金鸡山村宣塘角中心村为7个乡村合并而成,人口达1000余人,人称“大屋场”。虽然区域面积扩大了,但却给农村基层管理带来了难度。这里曾经纠纷多、环境差、垃圾遍地。然而如今再走进村子,路边有路灯、门前有绿化、村后有凉亭、中心有广场、家家通网络、户户通马路。这一切的变化,都得从“大屋场”建起党支部的那天说起。
支部建在屋场里
穿过一个石牌坊,便是望江县长岭镇金鸡山村宣塘角中心村。目之所及,是整治的屋舍、干净宽敞的水泥路,房前屋后有绿植点缀着,一派江南小镇风情。
看着眼前的村庄,很难想象在几年前,这里曾经遍地垃圾、污水横流、曲曲弯弯的羊肠小道泥泞不堪。用当地村民的话说,“在外打工的人过年都不愿意回来。”
这种局面的形成原因复杂。
长岭镇金鸡山村原先由14个村合并而成,其中7个村合并为现在的宣塘角中心村。合并后,宣塘角人口达到1000余人。人多,又是多个村庄合并而成,人心不齐。另外没有牵头人,难以管理,工作也难以开展,更别提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了。
“家家户户都是旱厕,也没有垃圾桶,人人都把垃圾往外丢,路都是泥巴路,又窄又难走,更不要说开汽车了。”村民杨余安说。
在村民眼里,过去的屋场只能用脏乱差来形容。闻到的是臭气、看到的是垃圾、行走的是泥路。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在西藏当过兵、做过20多年村干的老党员杨月勤坐不住了。“村子就是我们的家,要想把村子建设好,我们党员不能退后。”
经过走访,杨月勤发现村里的人心比较散,要想将群众拧成一股绳,就必须有带头人。他把自己的想法和村子里20多个党员进行了沟通,决定成立屋场支部。2010年7月1日,全屋场党员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支部书记及委员,杨月勤高票当选为屋场支部书记。
如果说过去党组织以行政村为单位,那么建在屋场里的党支部便是党组织的延伸。不少党员都觉得,过去以建制村为单位,党员人数多,加上村里没有能容纳200人左右的场所,一年都很难开起一次党员大会。现在以屋场为单位,每个月都可开党员会,天天都可听到“党的声音”。更能切实为群众服务。
美好乡村带头干
党支部成立了,同时也确立了屋场支部班子及其成员“宣传员”、“组织员”、“协调员”、“服务员”的工作职责。那么如何引导群众致富、改善生活环境、盘活山水资源,摆在了杨月勤面前。
如何破题,找准切入口,让老百姓支持家乡建设?杨月勤认为首先要村庄整治。“都说环境脏乱差,我们就从这个开始。”
不破不立。说得简单,做起来却困难重重。
“那时候村民心态不好,都想着自己的利益,都等着看笑话。”掌握了村民的心态,杨月勤决定党员先行,做出表率,“磨破嘴皮子,不如做出样子。”
清运填埋垃圾时,杨月勤第一个带头干。带着大家用了整整5天时间,把村里长达几十年总重100余吨的遗留垃圾全部清运完。
紧接着,改水改厕拆迁工作摆上日程。党员再一次冲在最前。
先是党员家带头拆,再上门动员讲道理。同时,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杨月勤召集了包括党员、村民组长、房长、在群众中有威望的长辈等各层次共46人组成议事组。
“抬头不见低头见,多找人想办法做工作,总能干得成。”杨月勤认为,基层工作要讲两厚一勤,脸皮要厚,肚皮要厚,腿脚要勤。当干部既要吃得苦,更要吃得亏。
“一次不行说二次,二次不行说三次,我说不行,再找他的亲戚朋友说,总能把人心说动。”村里干了20多年的老村干杨月庭说。
在杨月庭看来,基层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服人心”。而党员带头,议事组协助,垃圾运走了,厕所改建了,水泥路道路修到了家家户户门口。看着村庄的变化,村民们对党员的办事能力彻底服了。村后一处12亩的地涉及20户人家,听说要改建一个休闲广场,村民二话不说,铲掉了自己的菜园。如今这里有鹅卵石铺就的健身步道,有休闲凉亭,还有蓝球场。俨然成为村民的后花园。
党组织带头,村民支持,宣塘角建设进入了快车道。电力从过去的50伏增加到500伏,家家都能用上空调;雨污分流建成,80吨污水池不让污水流入湖河;垃圾清运进入了常态化;自来水、互联网通到每家每户入户;绿化面积达2000平方米……
“村庄变化这么大,幸亏有一帮好党员。”村民杨余安赞叹道。而这也成为宣塘角中心村村民的共识。
扶贫路上领头走
山绿了、水清了、路通了,村庄环境美好了。而想让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幸福感,腰包也要鼓起来。
脱贫,产业是根。宣塘角中心村山场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而如何将荒山变成金山,杨月勤又开始琢磨起来。
2012年3月份,宣塘角中心村经过多方寻找,利用山场丰富的资源优势,引进客商投资40余万元,租用荒山,并在其余山地种植油茶,创造了更高的经济效益。而收益全部用在了屋场基础建设上,极大的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
由此开端,宣塘角中心村的产业开展慢慢壮大起来,在扶贫工作中的优势也慢慢显现。
中心村集体有一块100余亩的荒地,为了将这100余亩荒地利用起来,同时帮助贫困户脱贫,党支部决定以每年143元/亩的价格流转给贫困户杨学红,用来种植风景树。30年租约共40万租金分年支付。这种灵活的方式,给了杨学红脱贫的信心。
“做产业我们没有资金,现在只要每年支付一两万元租金,我的压力小了,也有了信心。”杨学红说。
日积月累,杨学红慢慢脱下了贫困户的帽子,开始走向致富路。
如今,村里成立了映山红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涉及农业、鸡鸭养殖、木本油料种植、旅游观光,带动全村14个自然村3800余人,其中贫困户44户,168人。其中大部分为宣塘角中心村人。
在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同时,将贫困人口引入基地务工,是产业扶贫最普遍最有效的方式。在回乡创业的入党积极份子杨保红的温氏养鸭基地里,便有十余人在此务工,年人均增收近万元。
除产业脱贫外,宣塘角中心村党支部还发动全村党员以1:2的比例与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
党员杨洲洋的帮扶户为五保户李长荣和特殊贫困户杨应松,平常时常上门看望,而逢年过节时,更买米买油提供帮助。
“全村有党员52名,长年在家的老党员有20余人,这些老党员每人认领2-3户贫困户或五保户,在经济上给予帮助。”杨月勤说。
在家乡的党员出力,在外打工的党员都会自发捐款,经村民同意,使用在乡村建设和扶贫工作中。
长年基层工作,杨月勤等党员们成了村民的贴心人,党支部更成为村民依赖的组织。政策宣传听党员的话、矛盾纠纷找党员说理、美好乡村建设跟着党员干、脱贫致富跟着党员走……用杨月勤的话说,大屋场支部最接地气,与群众是“鼻子挨着脸”。
如今,长岭镇17个村已组建大屋场支部21个,望江县通过这些支部组织发动党员近3000名,走出了一条以党建工作创新促进农村社会管理的新路。
新闻推荐
落实处置预案和预警机制,是望江今年稳步推进防汛预防措施的重点。随着今年主汛期的来临,该县修订完善了全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城区防洪应急预案、经济开发区排涝预案、江调圩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和“...
望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望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