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产权事权分离 自建自管自受益

安庆晚报 2015-04-15 13:11 大字

 

本报讯(付玉)连日的春雨使望江县太慈镇六零圩村纵横交错的沟渠里蓄满了水,事实上,这些经过修整后的灌溉沟渠,即使在冬天蓄水能力也十分强,并能满足该村青草湖片2000多亩庄稼的抗旱、排涝、蓄水难题。这要得益于六零圩村目前采用的新的管护模式———产权与事权相分离、新型经营主体自建自管。

从前:

农田灌溉问题突出

六零圩是望江县九大万亩圩口之一,圩内沟渠纵横,水系发达,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尽管如此,境内一些庄稼地的抗旱、排涝、蓄水问题一度是困扰村民的首要问题。“有些庄稼地因为地形地势的原因,得不到灌溉,有的田地又经常被水淹掉。”4月2日,村民刘会炎这样告诉记者。而早期的一些小型水利设施由于建设标准低、工程老化失修、管护不到位的问题,对旱涝保收所起的作用也较小。“以前每年沟渠清淤都是常规动作,把沟渠里的淤泥清掉,经过一年的时间,斜坡上的泥沙又不断往沟渠里面滚,导致蓄水能力降低。”六零圩村支书徐海兵这样说到。

 

一企业老板陈群流转了六零圩村几千亩土地,用以发展综合型农业,对此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从农民手上流转来的土地,相比他们自己留下来的土地,要差一些,所以我流转的很多土地,在灌溉方面问题都很突出;另外,每年清淤过后,如果没有人管护,一些农民为了图方便,会随意在沟渠上开口子,将水直接引到自己田里去,这样一来也容易造成对水利设施的破坏。”

如今:

建设标准提高,后期管护跟上了

徐海兵告诉记者,201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出台了一个《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的指导意见》,也叫“5588工程”,“就是用5年时间,通过5项改革措施,在全省范围内以小水库、小泵站、小水闸、中小灌区、塘坝、河沟、机电井、末级渠系等8类小型水利工程为重点推进改造提升,使现有小型水利工程除涝灌溉能力得到有效发挥,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到80%以上。”

六零圩村无疑是走在了前面,通过采用两种新的管护模式———产权与事权相分离和新型经营主体自建自管解决了圩内几千亩土地的抗旱、排涝、蓄水问题。所谓的产权与事权相分离,是指将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的小型水利工程的使用权、管理权交给公司,允许公司使用,并由公司出资管护。而新型经营主体自建自管,则是指公司在流转的土地上自主建设泵站、水闸、涵洞、沟渠等水利设施。截至目前,六零圩采取企业自建自管、政府奖补监督的“市场”模式,已累计完成主干沟渠扩挖清淤8960米,平整土地2000亩,新建排灌站30千瓦。

 

陈群的公司在流转的2000亩范围内自建、自管、自用的小型水利工程,确保了公司水稻种植、花卉苗木及生态用水的排灌需要,做到旱涝保收;同时公司承担了没有流转的4000亩范围内的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协调了公司与农户及上、下游之间的矛盾,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4月2日,陈群带记者参观了已经建好的沟渠,新的沟渠斜坡上都铺上了空心砖,撒上了草籽,两边种了一排树,“这个建设标准比以前要高很多,铺砖、撒草籽、种树都能保持水土,减少泥土滑入沟渠。”

新闻推荐

专业志愿服务赢得居民“点赞”

本报讯(付玉)在望江县华阳镇龙湖社区,专业性强的志愿服务成为这个社区的一大特色。自2013年9月志愿者服务工作启动以来,这个最基层的社区目前已拥有不同人群和方向的6支志愿者队...

望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望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