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三尺又何妨
◎芮海林
前不久,去安徽文化名城桐城市游玩,有朋友给我们讲了一个十分感人的“六尺巷”的故事,至今印象深刻。
康熙年间,桐城城里住着两户人家,一家姓张,一户姓吴,邻里关系一直很和睦。一年的春天,吴家因建新房,侵占了张家三尺宅基地。两家各不相让,最终对簿公堂。张家有个儿子叫张文瑞,在朝迋当官,于是张父连夜写信给儿子,要求他出面解决。张文瑞看完信回复说:“万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有何妨?长城万里今还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父收到信后,立即让出三尺。吴家十分感激张家的宽宏大量,也主动退让了三尺。从此,张吴两家相敬如宾,两家中间便多了一条小巷,人们称之为“六尺巷”。
按常理,吴家侵占了张家的宅基地,张家完全可以凭借张文瑞的权势打赢这场官司。但张文瑞没有斤斤计较,反倒主动退让,最终使邻里之间化干戈为玉帛。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往往缺乏这种宽容之量,谦让之度,常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斤斤计较,为一些蝇头小利而互不相让,为平常琐事而耿耿于怀。
前不久,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条消息,某地两青年为走路碰脏了衣服而发生争执,最后竟然发展到拳脚相加,头破血流,双双被“110”带进拘留所。看到这条消息时,不免为这两个小青年缺乏宽容之心而感到惋惜,如果当时他们稍加克制,多点谦让,“悲剧”就不会发生。
人生一世,能相识相处是缘分。大家住在一起就是邻居,学习在一起就是同学,工作在一块就是同事,人与人相处共事,都应创造一种融洽和谐的气氛,相互间没有情感上的壁垒和纠葛,可以心情舒畅地工作或学习,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但相处时间久了,总会遇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摩擦,这其实很正常,就如同舌头碰到牙齿一样,如果我们每次都要分个高低,争个明白,那么,我们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将会被破坏。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和以处事的传统美德,北宋理学家朱熹曾经说过:“凡事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常乐也。”对人宽容,看起来是一个人的性格与脾气,其实,它是一个人的素质、修养、品格、能力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的反映。当矛盾或摩擦发生时,我们不妨想想张文瑞,多点谦让,少点埋怨,多点宽容,少点指责,拿出宽宏大量之心,有理不妨让三分,因为,我们的国家要和谐安康,和谐犹如一幅画,又好似一首歌,和谐能产生生活之美,和谐能产生团结力量!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充满欢歌笑语,艳阳高照!
新闻推荐
□北京李成当胡大介先生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实在看不出他是一位画家。他身量不大,貌不惊人,一副朴实的乡下人打扮,根本不像我想...
桐城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桐城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