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知识铜陵”建设研究 兼论铜陵城市发展定位

铜陵日报 2020-05-19 11:24 大字

铜陵决策咨询研究课题组

内容提要

“知识城市”是知识经济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催生的产物,是一种正在崛起的新型城市形态。铜陵应以知识城市建设为契机,用知识引领城市发展未来,超越传统工业化城市发展模式,进一步整合城市资源,实现城市全面转型升级,努力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

一、研究背景

早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学者就意识到驱使城市发展的要素正在发生改变,知识城市概念也随之兴起。知识城市是知识经济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催生的产物,是一种正在崛起的新型城市形态。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一个知识加速变革并重塑社会生活的时代,在这种背景下,知识已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提升整个社会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要素资源,知识城市也已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进入城市管理者视野。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城市试图通过确立知识城市发展定位来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模式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型步伐,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铜陵拥有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创建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等多个国字号称誉,城市个性特征与发展优势明显,具备了建设知识城市的充分理由和良好基础。为此,2019年铜陵市就将聚焦知识城市建设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接下来,铜陵市如何抓住数字信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爆炸式发展的新机遇,重新审视城市发展定位,实现在知识经济浪潮中再拔头筹、赢得竞争主动权?如何通过知识城市建设,超越传统工业化城市发展模式,进一步整合城市资源,促使城市全面转型升级?铜陵要走出一条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必须正视和解答好以上问题。

知识城市突破了城市传统的空间理论,把视角聚焦在城市的知识基础、知识创新、知识产业等领域,其本质是将知识置于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的中心地位,用知识化的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城市。知识城市作为一种发展战略,具有其特定内涵和衡量指标。其宗旨是“有目的地培育知识”,注重通过研发、技术和智慧创造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有目的地鼓励城市培育知识、技术创新、科学研究和提升创造力,从而加速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空间结构的转型,提升城市知识化、网络化、虚拟化、人文多样性和以知识资本为核心的城市竞争力。一个成功的知识城市,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知识基础、合理的经济结构、高度发达的经济、高品质的生活环境、便捷的国际国内交通、多样性的文化、适度的城市规模和公平和谐的社会等。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知识城市是全球城市、文化城市、技术城市,以及经济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金融中心的高度统一,它还应该是一个“创造力城市”“科技城市”“数字化城市”“智本城市”的高度合成,是科学与艺术和谐统一的综合性城市,又是适合市民宜居理想之城。

二、现状分析

铜陵市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拥有转型为“知识城市”的诸多有利因素和条件。铜陵城市资源丰富、基础厚实,风光秀美、人文荟萃,区位优越、平台完善,改革创新、精致大气。工业基础雄厚,产业结构定位趋于合理。基础设施改善,通勤更加便捷。开放意识增强,公共服务设施健全。文化资源丰富独特,知识社区建设成效明显。市民分享知识的渠道畅通,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但总体来说,铜陵市与知识城市建设标准和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一是城市规模小,区域优势不明显;二是知识产业比重偏低,接续产业发展不足;三是市场需求人才储备不足,知识贡献率偏低;四是资本市场不发达,城市信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五是文化建设有待加强,知识城市的社会氛围不浓郁。

三、发展对策与建议

从知识城市的内涵标准与特征可以看出,知识城市发展主要包含城市基础设施与资源、城市支柱产业、城市创新引擎、城市知识体系,以及政府和市场等。城市基础设施与资源为知识城市运行和发展的基础,完善的知识体系为知识城市的生产要素,城市创新引擎为知识城市的发展动力源,城市支柱产业为知识城市的发展支柱和经济增长创造者。

当前铜陵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爬坡上坎的关键期,城市管理者必须从战略的高度、以前瞻性的眼光加强对知识城市建设的认识,以打造成经济富裕之城、创新创意之城、人才荟萃之城、品质生活之城为追求目标,紧密依托城市的自身优势,广纳世界和深圳、苏州、杭州、合肥等国内城市的成功转型经验,厚基础、增动力、强支柱,加速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夯实知识基础设施,用强势的知识产业汇聚全球智力资本,用知识引领城市发展未来。主要应抓好以下工作:

1.瞄准前沿审时度势,重新审视铜陵城市功能定位

城市转型为知识城市需要有很多先决条件,但明确城市功能定位是引导城市发展的指南针,清晰的战略视野是将城市转换成知识城市的导航标。从全球城市转型的实践结果来看,并非所有的城市都能转型为知识城市,并非所有城市都适合高大上。当前我国城市定位中有一个明显倾向是“趋同化”,几乎所有城市发展规划都追求高大上,都要发展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振兴服务业,从而导致很多城市规划成为“空中楼阁”。

根据世界知识城市的发展分析,最能转型为知识城市的原本城市通常包括政治经济之都、金融中心城市、时尚潮流城市、文化旅游明星城市、环境乐园城市、技术枢纽城市。在六大因素中,经济是基础,城市崛起,产业为基。鉴于铜陵城市发展的特定性,在建设知识城市过程中要实现“弯道超车”,须用好“借鸡下蛋”功夫:一是要在“借势”上下功夫,即积极争取国家政治资源和更多外部条件支持,多寻求国家层面的项目布点和政策扶持,全力树好“天线”。二是要在“借船”上下功夫,当前主要是借好长三角一体化与长江经济带“两张大船”,最终目的是为了“借船出海”“借梯登高”,更多融入全球产业链和市场体系,做好深入对接。三要在“借智”上下功夫,人才与科技是“沉默者的长跑”,铜陵要想成为一匹“黑马”,首先必须成为“千里马”。但人才与科技这两样东西铜陵想全靠自己一时培养不现实,唯有通过灵活多样的“柔性引进”,在留住、用好、善待本土人才同时,或可大胆地将引才重点放在吸引大学毕业生和外国人才、海外华人上。四是要在“借钱”上下功夫,就是要树立现代金融意识,重视资本运作和经营活动资本化过程,努力做好融资、筹资和投资,畅通“金融命脉”,优化金融供给质效。

2.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知识经济比重

决定一个城市未来发展的最大问题,仍然是产业选择问题。不同的产业选择,会导致最终的城市格局迥异。无论国家还是城市,采取何种产业,必须以其在产业链中的定位为基础。

从长远看,一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档次,一方面保持与加强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通过资金和高端人才引进的支持,加强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建立;另一方面开发高新技术新产业,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工程、光电工程、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工程等产业,加大核心产业的研发力度,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和竞争力,形成具有区域优势的产业集群,使之成为铜陵经济增长的强劲推动力。二是在抓好知识产业发展的同时,要通过技术创新改造传统工业,提高技术含量和竞争能力。要淘汰那些能耗高、收益低的劳动密集型劣质行业,重整具有市场潜力的行业,通过技术改造和创新,推进有色金属、化工等传统产业的深加工,发掘优势传统行业的技术潜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现代服务业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特征。世界知识城市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谁把握住了现代服务业,城市就会增添无穷的动力。首先是注重发展工业服务业,完善法律、会计、审计制度,扶持发展咨询、培训、营销、租赁和技术服务等与企业经营相关的服务,为工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优质服务。其次是利用好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加强与长三角物流网络的衔接,发展以港口为龙头的现代物流业,培育现代大型物流企业,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建立运转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其三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平台,加强创意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使创意文化产业成为未来发展新动力。要开发好浮山等地旅游资源潜力,形成“铜”“桐”文化特色和多元文化特点。其四是提升消费结构促产业结构升级。积极推进消费性服务业,应关注居民消费新热点,迎合居民消费新变化,诸如文化生活、旅游度假生活、奢侈品生活等,改善消费环境,引导理性消费、绿色消费。四是要推行民营经济倍增计划。民营经济的活跃程度是检验一个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新兴产业的崛起更多地偏向于民营经济,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也应更多地选择民营企业。

但任何城市发展战略都是有特定时空背景的,切忌好高骛远、超越自身实际和发展阶段,盲目贪高求大,搞“一刀切”,必须分阶段、分层次有序推进实施。铜陵在选择产业发展战略时,要树立辩证思维,既要追求“跨越式”,也要注意顺应发展阶段,做到稳步前行,眼下尤其要考量好以下四个方面定位问题:

一是要考量好区域定位。为了在激烈的城市和区域间的竞争中获得发展优势,必须重视通过区域中心与周边地区的分工合作,推动区域空间格局与产业链的发展相契合。为此就要充分考量好铜陵在全球、国家和各相关经济圈中的多重定位,要从所处区域分工和产业链中的地位来定位铜陵的产业升级与发展方向。当前重点是在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入合肥都市圈,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中,如何坚持错位发展,推进产业链招商、区域合作招商,在合作中不能只当“打工者”更要做“合伙人”。

二是要考量好发展阶段定位。主要是顺应发展阶段,合理确定一、二、三产业比重。合理的产业结构,具备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和调整能力。重工业城市转型的要害,不在抛弃,而在激活传统产业、中和产业结构。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通常思路也基本上都是做大文旅产业、做强高新技术产业。铜陵的实际是,传统产业比重大,当然这也是铜陵的优势和底气所在,在转型中不可偏废。另一方面,由于铜陵城市体量太小,做文旅产业的后劲也不足。所以铜陵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实施强“二”优“三”、“中端崛起,高端突破”的产业战略,继续将制造业做大做强。

三是要考量好历史遗存定位。在产业转型大潮中,铜陵应该选择新兴产业和高新产业突围,但因传统产业存量巨大,加上科技支撑乏力,以及非中心城市地位,因此,在转型中要正确处理好存量与增量间的关系,坚持循序渐进,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简单抛弃,要防止现阶段因过度依赖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而忽视有色金属、硫磷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建材生产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即使在选择产业接续和衍生产业时,最好选择与现有产业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在发展服务业中,要重视生产性服务业、大众消费型产业的发展,比如加强大健康、生态产业、金融服务业、知识产权、科技中介服务业、文化辅助产业等的发展。

四是要考量好城市能级定位。中国城市的公共资源安排,往往受到政治因素影响较大。从知识城市建设成功的案例看,若有大批全球公司、国际金融机构的落户,必将加速城市成为区域性和国际性中心,提升城市参与全球的竞争力。这将是铜陵经济的巨大增量,也是提升城市能级的一条捷径,但这些都离不开政治资源的有力支持。今后铜陵的“外交”思路也可以更开阔一些,争取在“天线”的指引下,多谋划一些宏观政策利好的引领性大项目。

3.推动金融和科技融合创新,为城市腾飞插上“翅膀”

强大的金融支持和投资,是知识城市成功的主要条件之一,也是城市转型和升级的客观需要。尤其是在全球自由资本流速加快的今天,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灵活的机制和畅通的融资渠道,更是知识城市吸引国际国内大公司落户和投资的重要条件,也是增强城市吸引力和承载力的重要手段。中国这一轮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创新驱动,而创新驱动的关键就是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相结合,凡是能把这两件事情结合起来做好的城市,就必然成为新一轮中国经济增长的领头羊。深圳、厦门、合肥之所以在城市创新中表现出色,核心就是它的前海金融示范区和科技创新结合的非常好。中国现在的金融创新协同产业创新,重庆是政府主导型代表,杭州是民间主导型代表,深圳则是二者的混合,合肥依赖的则是与中科大的“倾城之恋”。在这条道路上,这几个城市的探索都是很有价值的。但就铜陵来说,这几个城市的做法都较难以复制。目前能做的就是要进一步提高金融对外开放度,发挥临近长三角优势,加强与上海金融领域的融合。要加强基金运营管理,健全金融介入和投资机制,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努力扩大金融规模,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融资平台。政府可以通过市场行为筹集必要的初创基金,多吸引外部的投资努力打造“基金部落”族群。要扶植重点企业首发上市,支持企业争创AA+,提升在资本市场的知名度。

4.优先发展科教事业,提升城市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是城市成长和转型的引擎。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实力的竞争,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协同发展,是知识城市成功崛起的重要产业依托。为此,一是要在基础研究上加大投入,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要高起点制定科学发展计划,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知识经济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二是切实做好人才移民和人才储备工作。科技实力的创造者是最根本的竞争力,人才是决定竞争胜败的关键。要把广泛吸纳优秀人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用包括住房、薪金、福利、平台等优惠政策,采取超常规办法,切实增强吸引高端人才的巨大磁力。三是要优先发展科教事业,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在实施城市转型中,应该建立从幼儿园到大学完整的教育体系,尤其要重点建设好1-2所重点大学,使之成为城市汇集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的平台。在现有条件下,铜陵市应重点支持铜陵学院加速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支持其加强与省外大学研究院的合作,争取建设成为能够有效对接和服务地方主导产业发展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要瞄准当地企业的技术需求,加强大学研究院建设。大学研究院建设应与当地城市的功能定位紧密结合,重视与现有科技园区的耦合共生与联动发展,实现产学研无缝对接和科技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努力形成一种互动创新的城市空间组织模式。同时,还要大力发展职业继续教育,为广大市民营造终身学习的环境,提升人力资本对城市发展和转型的贡献率。

5.打造开放包容的城市个性,提升参与全球循环的核心竞争力

增强知识创新性和流动性是知识城市应具备的功能,开放包容、宽容和谐的城市环境会有利于吸引高科技人才。世界城市发展经验证明,多样性可促进城市成长,也最能激发城市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具有多样性特质的城市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居住、创业和观光,形成强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深圳之所以能够对外来者产生“磁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城市特质。城市的多样性包括空间的多样性、结构的多样性、产业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通常,知识工作者一般愿意居住在具有多样性人口特质的社会,因为这种社会更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而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社会氛围更容易刺激观念的交叉催化与付诸实践,从而促进知识的快速流动。另外,许多知识城市成功的原因可以追溯到人们对移民的正面态度,例如在世界高科技的前沿美国硅谷,移民人数已经超过三分之一,包容性和开放性营造出良好的创新环境,源源不断创造出新的技术和社会财富。正如美国人口学家威廉·弗雷指出的那样,“全美国都在经历一场超乎寻常的多样性大爆炸”,移民的涌入“成为经济繁荣的标志之一。”我国的苏州、杭州、深圳等城市的发展实践又何尝不是如此。

此外,当今世界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间和速度,那么要建设包容多样的知识城市,良好的国际性、区域性和多模式的便捷通勤系统便是关键所在。铜陵虽然交通通讯网络日趋便捷,但城市的吸咐性、包容性、开放性还不足。尤其在当前城市被各种“圈、带”包围的态势下,铜陵要想在四面都是风口的形势下不被甩出和冷落,必须学会“自带音响”,形成更大范围的对人才、资金、产业等的虹吸效应。

6.倡导文化多样性,促进市民社会健康发展

知识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知识的创造、传播、共享和应用,促进城市居民生活标准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知识城市的多样性不仅体现在城市的硬件如建筑、街区风格、地形地貌和基础设施等方面,而且也表现为无形的社会要素,如文化习俗、法规制度、创业精神、行为方式、社会网络、政府行为等方面。在这种环境下,城市能比较容易地接受新事物,吸纳新观念,广纳各类人才,人们能够轻松愉快地进行创业和创新。西方发达国家知识城市的典型案例告诉我们,文化多样性的城市有利于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而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又能激发市民的创新意识,能够为城市转型汇聚市民智慧,增强市民参与知识城市构建的文化自觉。因此,转型中的铜陵应该采取措施,营造包容和谐的社会环境,建设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和宜居的生活环境,积极稳妥发展公民社会组织,使之形成网络和连接政府与市民的重要桥梁。

要培育全球知识节点,加大对城市的交通、信息和通信技术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要加强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奥体中心、国际会展心等知识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使用,构建起知识流通网络,为广大市民提供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并使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分享知识、激励知识创新的重要场地。铜陵市具有深厚的工业底蕴和发展积淀,现存的很多工业遗存记录着城市创业史和工业化进程,是铜陵城市特殊的文化资源。随着人们对工业遗存历史文化、社会价值的再认识,如何让工业遗存涅槃重生,换一种新鲜活法,又如何给桐城文化注入现代时尚元素,促进“铜”“桐”文化融合发展,实现在继承创新中延续城市文脉,是我们当下面临的又一新课题。

总之,建设“知识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集中社会各界的智慧,整合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资源,需要科学可行的政策体系支撑,需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需要动员全社会各种力量的参与,需要“城市创新引擎”复合系统的高效运转,更需要韬光养晦、有十年磨一剑的耐心与勇气。

(课题主持人:夏美武,铜陵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

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新闻推荐

未雨绸缪 延续生命之花

寒冬融去,春暖花开。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我们平和安详的生活,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

桐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桐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