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沐春风 读《桐城派散文》有感

淮河晨刊 2020-05-09 07:59 大字

疫情期间,逆行、封城、驰援,每一个字眼都是一场冲击。读书或许是这一阶段最好的思维调节。

翻阅了几本书籍,最终把视线定格在了刘永鑫编著的《桐城派散文》一书上,素闻“桐城文章甲天下”,带着虔诚的心情,捧书静心阅读,涤荡焦灼心态。我仿佛看到它继承发展古文所起到的作用与达到的水平,以及对现代白话散文潜在的影响。

明清两代,桐城文风一统全国,有“天下文章看桐城”之说!桐城派主张读书,讲究治学,他们推崇程朱理学,默承潜研儒家经典,维护封建统治。然而,我们却不可忽视其论学中包含的有价值的部分,尤其对文学创作所持的某些观点,至今还有借鉴、利用的现实意义,如讲求技巧和文字清通雅洁与强调形象“虽百世之后,如立其人而与之语”(姚鼐语)等等,穿越历史时空,立散文角度,我们不难发现桐城派并没有完全被正统的思想所束缚,以文从字顺,清通驯整,精严雅洁为特色,在散文创作实践中,蹊径落英,幽谷馨香,截然异趣。

时属僻壤的弹丸之地桐城,为什么会成为桐城派的发祥地,使桐城成“派”呢?戴名世说:“四封之内,田土沃,民殷富,家崇礼让,人习诗书,风俗醇厚,号为礼仪之邦。”这种淳朴社会风气,养成了桐城派作家为专心致志于古人的道德、文章而不懈探求的独特性格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桐城人历来把“穷不丢书,富不丢猪”奉为金科玉律,《没有先生名不成》《劝学》等民歌,都反映了民间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形成了同辈之间互相切磋、共同提高的群体效应。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桐城派文者正是这古皖大地血脉里抽出的情丝,一缕缕丝丝入扣,绵历二百余年,引领着文坛的正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观。八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居于皖西南,融汇皖鄂赣三省的天地之气,承受万里长江的自然洗礼,放眼四方,敞开胸怀,在林林总总的文化生态中,安庆占据着一席之地,令人膜拜。

走近桐城派,如沐春风,此春风吹拂着时代的灰尘,静心敬意面对生命浪潮的冲击,却波澜不惊!

新闻推荐

三年一本书 写在《左光斗及其家族》出版之际

□左中从2016年到2018年,三年时间,长长短短,三年里,我大部分业余时间都在做一件事——写书,写一本题为《左光斗及其家族》的书...

桐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桐城,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