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的涵养助力脱贫攻坚
全市198个行政村,都拥有2支以上群众业余文艺队伍;将市、乡图书总分馆建设延伸到村,组织开展“送戏进万村”、“百馆(站)千村文化结对帮扶”等活动……2015年以来,桐城市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大力推进文化扶贫。(《安庆日报》6月9日)
桐城市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大力推进文化扶贫的变化让人欣喜,也让我们看到了脱贫攻坚需要文化的涵养。确实,在安庆市一些乡村,农村文化建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农村文化贫乏的危机,使得物质脱贫失去了依托和支撑。实践已证明,一个地方的贫穷落后,表面上看属于经济问题,可细加考证,往往有着较深的文化根源,人们的经济状况与其科学文化素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文明程度紧密相关。
比如在乡村,就有不少群众因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引发重病、大病、慢性病而致贫;有的因懒惰、赌博等恶习致贫;还有的因高价彩礼、重金厚丧而致贫。这些情况的发生,都与缺少文化缺乏知识有关。因此,在送资金送项目用于解困济贫的同时,以文化的涵养助力脱贫攻坚,以此在农村进行一系列文化民生工程建设,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占领农村阵地。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培育他们良好生活习惯和文明乡风,这无疑也是扶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内容。
还有,找准文化与经济的交汇点,以文化的涵养助力脱贫攻坚,往往可以事半功倍。桐城市乡村的图书馆、以及乡村各种各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就方便了农民学习文化,也改变了农村娱乐方式,满足了农民的不同需求。这不仅体现在农村文化建设的本质上,更能体现出是在于扶助人的文化知识与价值归属,是扶助了“渔”而不仅仅是“鱼”。当然,需求的不同,农民的文化与精神上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而这种对多元化需求的支持与满足,需要一系列文化民生工程建设。需要我们以绣花的功夫来精心的打造。
精心的打造以文化涵养助力扶贫攻坚,需要“按需定制”。要以与“三农”相关的文化产品,来赢得农民的喜爱与共鸣。文化下乡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也要与时俱进。文化内容不能太落伍、传播手段不能太陈旧。不能简单的放几场电影搞几次文艺活动就了事。比如,在提升“智力”上,可利用好培训项目扶贫资金,针对贫困人口的致富技能进行培训,帮助农村劳动力群体学习新技能,让他们从“只能种地,靠天吃饭”的传统的农业方式,转变成种植养殖等多种经营,以便为扶贫攻坚扫除障碍添加动力。
以文化的涵养助力脱贫攻坚,还需要开展多元化文化建设的系列培训。包括民间艺术团体骨干、社会文化艺术培训以及乡村文化工作人员等业务培训等。要多培养一些乡村“文化能人”,挖掘一批村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以此充实、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要引导他们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要着力刹住迷信风、浪费风、赌博风,努力实现“文化惠民”。要通过政策的倾斜来鼓励和支持一批有能力有志愿的乡村文化人,投身乡村文化建设,成为扎根在农村的文化建设“带头人”。
当然,以文化的涵养助力脱贫攻坚,仅仅靠政府之手难免捉襟见肘,因此,需要引入外力,多管齐下,让市场之手发挥作用。引入市场之手,可以创新多种模式,比如通过政府搭建基础平台,吸收社会力量参与,政府与社会两种力量通过整合,形成合力的“公办民营”。或者以社会力量为主体,公共财政予以补贴奖励,引导社会资本服务于农村公益文化事业,以达到公共财政投入最大化的目标。
脱贫攻坚,文化的涵养至关重要。现实已告诉我们,在相对窘迫的环境下,人们需要的绝不仅仅是应急的食品衣物,以文化下乡来对农民知识的提高与价值的引领,才是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实现自我救助的动力。有了知识基础,有了文化的支撑,他们才能在相对匮乏的物质条件下坚强自立,振奋精神从而实现脱贫。 潘天庆
新闻推荐
梁思成出生于日本东京,孩提时代,梁启超就曾带他去奈良的法隆寺游览,那时正值大殿重修,父亲便花了一元钱的香资,将梁思成的名字刻在了大殿的一片瓦上,祈求佛祖保佑。没想到几十年后,这座古刹竟因这个名字...
桐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桐城,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