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国原本是书生 文/刘学升
《父子宰相家训》
(清)张英 张廷玉著
江小角 陈玉莲点注
安徽大学出版社
清朝时期,安徽桐城张英、张廷玉父子才华横溢,先后位居宰相之列,军国大政,多出其手,为清初固国安邦,呈现康乾盛世,做出了卓越贡献。对于张英、张廷玉父子来说,许多事情是相辅相成的,读书也是如此。我手头这本《父子宰相家训》一书,内容包括张英所著《聪训斋语》及张廷玉所著《澄怀园语》,其中不乏涉及对读书的看法与体会。
张英幼读经书,有“过目成诵”之誉。张英倡导做人首先要读书,其《聪训斋语》卷一首篇就是《读书养心》,“人心至灵至动,不可过劳,亦不可过逸,惟读书可以养之。”“读书可以增长道心,为颐养第一事也”。同时,张英强调读书要讲究方法,如《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须从小时候读起。“读文不必多,择其精纯条畅”,“毋贪多,毋贪名,但读一篇,必求可以背诵”。他反对死读书,认为光读书不行,还必须学会运用书中的知识。一本书,读过之后,必须全面掌握和运用,若不能举其词,那无异于“画饼充饥”;如果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也是“食而不化”,与“枵腹无异”,值得我们在读书时引以为戒。
张英认为,读书固然可以科举功名,也能落一个家族世传的美誉,然而更重要的是读书能够受到别人的敬重。即使是贫穷的人,只要读书,具有渊博的知识,别人也不会轻视。张英说,“每见仕宦显赫之家,其老者或退或故,而其家索然者,其后无读书之人也;其家郁然者,其后有读书之人也。”告诉人们“读书者不贱”。张英同时告诫子侄“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在一个月之内,必须加以温习。因为书海浩瀚,不可能全部读完,但对于已读的书,决不可随意丢弃,还要复读,“得尺则尺,得寸则寸”。按照张英读书之法,日久必有收获。当然,张英还倡导“读书须窗明几净,案头不可多置书”,“读书须凝神静气,目光炯然”,这些,也完全在于我们读书时领会和把握了。
张廷玉是张英次子,幼承家学,“十岁能颂《尚书》、《毛诗》”。官历三朝,任过文渊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等职,乾隆二年三月,张廷玉被皇帝恩晋三等伯,赐号“勤宜”,不仅开清朝大臣配享太庙、文臣爵至侯伯的先例,还是清代获此殊荣的唯一汉族大臣。
张廷玉对读书是有选择的。他在《澄怀园语》一篇题为《读书须选择》的文中,写其夏天退朝休息时读书,不仅忘记天气炎热,而且还增长了知识。但对书中一些庸俗不堪的言语,“读者不可不择也”。同时告诫自己和孩子不要读《太乙》、《六壬》、《奇门》之类的书籍,“习之,损安静心,生务末心”。
张廷玉读书,每当破解书中的谜团,则会“掩书微笑”,达到自然而然的乐境。而对于一些读书人借书日久甚至藏匿不还,或对家中残缺、遗失的书籍不及时修复和寻找,张廷玉亦毫不客气地指出“均是读书人之病”。
张廷玉不但爱读书,也爱藏书。我国现存最大一部类书《古今图书集成》,张廷玉当时就收有两部,而且都是皇帝赏赐的。张廷玉在文中写道:“……玉蒙恩颁赐一部。雍正十年,给假南归,又赐一部。令织造送至桐城,收藏于家。其书为编有六;为典三十有二;为部六千一百有九;为卷一万;装订为五千本,汇为五百一十套,外目录二套计二十本。实古今未有之奇书!宇内读书人求一见不可得,而玉竟得两部以贻子孙,亦古今未有之幸事也!”文中尽显喜悦之情,我读后,亦为之振奋。
新闻推荐
安庆市群众信访举报交办查处情况一览表(第三十批2017年6月4日)
交办问题基本情况行政区域污染类型调查核实情况是否属实处理和整改情况问责情况备注岳西县司空山风景区:1.邦玉颜料有限公司,污水排入店前河,再进入花...
桐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桐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