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置点:温暖的家

江淮时报 2016-07-12 08:01 大字

连日来,桐城市遭受强降雨袭击。广大干群奋力抗洪救灾,在顽强坚守的同时,确保将危险区域的群众紧急转移。 7月9日,记者从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截至当日,该市转移受灾群众12843户36501人,其中集中安置7133人。

受灾群众安置情况怎样?他们的临时生活还好吗? 7月8日、9日,本报记者在桐城市政协有关负责人的引领下,实地查看双港中心小学、桐城九中、新安初中、汪河村小学等灾民安置点,映入记者眼帘的都是温暖的爱心和满满的正能量。

在双港中心小学安置点的食堂,工作人员不断提醒:“大家排好队,按秩序取碗筷,再打饭打菜。 ”“老奶奶,地面有点滑,您先坐下,我给您把饭打来。 ”近千名受灾群众秩序井然,排队打饭。在桐城九中安置点,负责人声音嘶哑地说:“只要老百姓在安置点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工作人员累点苦点也是应该的。 ”

在各学校灾民安置点,参与安置工作的教师还积极配合临时诊疗室的医护人员展开救护工作,并利用学校“班班通”设备播放节目,缓解灾民的紧张情绪。对个别情绪不稳定的灾民,学校还安排教师与之谈心交流,进行心理疏导。

“所有食宿均由民政部门兜底承担并统一调度,大批救援物资正陆续到位,医疗组也是24小时轮流值班,并随时供应各种药品,以备不时之需。”双港安置点负责人对记者说,灾情发生后,圩区1000多名群众被转移到双港中心小学,为让老百姓有干净水喝、有热乎饭吃、有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他已几宿没合眼。

“我们在这里有吃有喝,还有香蕉当零嘴。晚上有电扇、热水壶,缺什么人家送什么来! ”在桐城九中安置点,70岁的陈阿花老人在电话里向外出务工的儿子报平安,对安置点贴心的服务连连称赞。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受灾群众的赞美,是对抗洪救灾工作最大的褒奖和肯定。洪水无情人有情。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受灾地区转移群众得到妥善安置。党员干部、志愿者深入各安置点开展多种服务,一幕幕暖心的场景如雨后的阳光,安抚着受灾群众的心。

老百姓在这里吃上了热饭,睡上了踏实觉……等待洪水退去,携手并肩重建家园。本报记者袁家权

特约摄影李博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桐城完善村路养护体制规划

桐城讯 近日,桐城市农村公路养护体制工作实施方案出台。2005年以来,全市农村公路共完成投资3.8个亿,新改建县乡公路310多公里,提前一年全面完成了800公里村村通油(水泥)路建设任务,农村公路网络建设...

桐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桐城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