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安庆晚报 2016-06-25 10:46 大字

[摘要]热烈祝贺安庆市暨望江县、桐城市成功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县)

 

近日,第三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出炉,安庆市跻身国土资源部通报表扬的全国14个地级市名单,荣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称号,望江县、桐城市荣获第三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称号,标志着安庆市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全面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近年来,安庆市在大建设、大发展关键时期,一直探寻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途径。从全省率先开展土地“三清”,到大力推进工业标准化厂房建设;从全面推行工业项目用地规模预核,到建立“1+X”节地政策和“1+12”节地制度体系;从“工业项目3个月开工、房地产项目4个月开工”,到时间、空间、效益、质量“四维集约”……这些做法都烙下了鲜明的“安庆印迹”。

注重系统设计

 

 

形成“大创建”格局

安庆市国土资源创模既重高位推动、更重基层联动,不仅实行书记挂帅、市长指挥,各县(市、区)、各开发园区、各乡镇街直至村(居),均成立机构,制定方案,开展活动。

既重载体设计、更重平台搭建,不仅积极争创模范市(县),还同步开展市级国土资源“四模”创建,6县1市3区、17个开发园区、1563家规上企业、149个镇(街)、1544个村(居)积极参与其中。

既重氛围营造、更重知识普及,不仅运用各类媒介开展宣传,还深入开展知识培训普及,实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理念落地生根,并逐渐深入人心。

注重融合发展

 

 

搭建“大集约”平台

打造万顷良田幸福工程。实现国家和省级土地整理项目建成验收率、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验收报备率、新增耕地总量、补充耕地完成任务比“4个安徽第一”。“十二五”期间,累计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42万亩,实施国家和省级土地整理项目56万亩、示范建设项目9.86万亩,新增耕地10万亩,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打造绿水青山生态工程。实行矿业权管理“八个一律”等规定,着力创建以综合效益为指标的现代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庐枞整装勘查创造全国经验,怀宁朱冲找矿填补安徽无大型富磁铁矿空白,矿山复绿成为生态环境治理亮点。

打造科学发展保障工程。大力提升国土资源对三次产业保障能力,土地流转由小到大,达到222万亩;家庭农场由少变多,达到3800家;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1.9%。工业项目和标准化厂房容积率刚性标准由1.0提高到不低于1.2和2.0,工业项目用地规模平均核减10%以上;房地产市场在“房票”政策撬动下实现健康发展。

打造五量调节示范工程。2014年标准化厂房建设面积达到558万平方米,全省最多;全省率先开展土地“三清”,累计处置到位“三类土地”6.6万亩;实现“工业项目3个月开工、房地产项目4个月开工”目标;节地步入“四维集约”轨道。

打造群众权益维护工程。理顺征收管理体制,健全征迁安置政策框架体系,房屋征收进入“房票”安置时代。推行山洪地灾一体管理,实现地灾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山区县全覆盖,全市彻底结束特大型隐患点历史,连续6年“地灾零亡人”。国土信访获得全国系统先进。

打造国土改革创新工程。建立土委会、专委会、预审会、业务会四级审核机制,实现科学民主决策;新增国土部门不动产统一登记、征迁安置管理、非工招商牵头、山洪地灾防治四大职责,统筹协调能力增强。推出“3、5、8”交流轮岗规定,干部队伍活力显著增强;建立“一全三大”国土政务新模式,国土“放管服”走在全省前列。

打造国土管理合力工程。建立规模预核并联审批、卫片执法共同责任等八大机制,搭建国土现代化治理基本框架,卫片执法取得全省第二佳绩,城市开发边界、“多规合一”进入省级试点,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进入全国试点。

注重探索创造

 

 

收获“大创新”成果

制度更加成熟。形成以“节地意见”为核心的“1+X”政策体系,以土委会集体决策制为核心的“1+12”制度体系,成为全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政策制度体系最为完备城市之一。

技术更加精准。围绕“空间集约”,制定“六要素”

 

规模核定标准,分类管理园区用地构成和道路红线宽度。围绕“时间集约”,编制工业和房地产项目建设审批大流程。围绕“效益、质量集约”,编制大项目招商引资政策导则,落实部省标准,严于部省标准。

管理更加有力。将国土考核权重由3分提高至4分。将招商项目节约用地“一票否决权”交国土部门行使。将“大美宜城?阳光地产”作为资源市场配置核心制度推行。对耕地保护进行耕作层剥离再利用、村级耕保协会、“新增费”统筹等方面的探索。对土地批(供)后实行联动监管等。

模式更加清晰。“六模同创”模式,既争全国模范市(县),也培育市级“四模”典型。今后五年,要把全市50%省级开发区、50个乡镇、100家企业、200个行政村培育成市级节约集约示范典型。

“五量调节”模式,通过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多规合一“双试点”控制总量。通过产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用地规模“双控制”优化增量。通过锁定闲置和低效用地“双靶标”盘活存量。通过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双挖潜”用好流量。通过“双约束”提升质量。

“综合整治”模式,实现农地整治、市地整理、矿区整治协调推进。实施以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为核心的土地整治,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42万亩,示范建设项目9.86万亩。实施以补充耕地、增减挂钩拆旧复垦项目为核心、耕作层剥离再利用项目为配套的土地整治,整治自然村2000多个。实施以城镇存量建设用地升级改造、城中村改造、老工业企业搬迁改造为核心的旧城更新,处置低效用地2.96万亩,在手推进棚户区改造近千万方,城区老工业企业整体搬迁改造涉及方圆32.51平方公里。实施以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项目为核心的土地整治,治理“三线三边”矿山22家、复绿212万平方米。

注重典型引领

 

 

提升“大国土”水平

望江县实施“四轮驱动”。一是实施土地整治拓空间。新增耕地求“量”,累计新增耕地7302亩。土地整治求“质”,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23.49万亩。增减挂钩求“效”,复垦土地1908亩。二是盘活存量用地提效益。土地“三清”处置到位7100亩,供地率全省前列。建立“腾笼换鸟”倒逼和激励机制,县开发区实施项目14个,置换土地1498亩。扩大有偿划拨范畴等措施控制增量。三是加强前置管控促集聚。严控乡镇工业集中区用地,鼓励工业项目向县开发区和桥港开发区集中。严把预审关口,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准入预审评估机制,提高项目准入条件。突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通过租赁、购买标准化厂房等途径解决生产经营场所。四是推进制度创新建长效。形成“1+2”科学决策机制、“1+X”共同责任机制和“3×3”考核评价机制。

桐城市实施“六大工程”。即:耕地双量提升工程、科学用地统筹工程、节约集约利用工程、群众权益保障工程、共同责任监管工程、国土资源创新工程。建立了前置审批、过程管理、供后监管、目标考核、离任审计等一系列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形成了“多向管控”模式、“立体整治”模式等特色节地模式,连续3年保持新增耕地完成总量全市第一,连续2年实现增减挂钩拆旧复垦验收全市第一,成为安庆市唯一的全国基本农田示范区,全省第一个开展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的城市,全省率先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实行地方“以奖代补”的城市。

新闻推荐

勇救落水少年英雄遗体被找到

桐城市政府授予其“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桐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桐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