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
本报讯(记者
成洁)6月27日上午,国土部在北京召开第三届(2014—2016年)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表彰大会,授予安庆市及望江县、桐城市等市(县)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县)称号。这是我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最高荣誉,也是安庆市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之后的又一张国家级名片。
此次全国仅14个地级市获得模范市荣誉称号。另外安庆市实现“一拖二”,即安庆市成为模范市,望江县、桐城市成为模范县(市),这在全省绝无仅有,标志着安庆市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整体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从全省率先开展土地“三项清理”,到大力推进工业标准化厂房建设;从全面推行工业项目用地规模预核定制度,到“1+X”节地政策和“1+12”节地制度体系的形成;从“工业项目3个月开工、房地产项目4个月开工”,到时间、空间、效益、质量“四维集约”;从市本级率先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到县域与市本级等高对接、强行并轨……近年来安庆市一直探寻着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途径,这些做法都烙下了鲜明的“安庆印迹”。
“七大工程”
推进创模融合发展
2015年4月22日,桐城市文昌街道办事处利用20天时间,将位于文昌路保障房项目建设用地地块上约23300立方米方量的耕作层表土进行挖掘剥离搬迁,运往文昌街道交通村,用作该村105亩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地块上的表土,确保新造耕地质量,在全省率先开展建设项目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工作。
这也是安庆市开展的万顷良田幸福工程的一处。通过这一工程的开展,安庆市实现国家和省级土地整理项目建成验收率、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验收报备率、新增耕地总量、补充耕地完成任务比“4个安徽第一”,“十二五”期间,累计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42万亩,实施国家和省级土地整理项目56万亩、示范建设项目9.86万亩,新增耕地10万亩,为全市耕地有序流转、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以及美丽乡村建设创造了条件。
创模过程中,安庆市还着力打造了青山绿水生态工程、科学发展保障工程、五量调解示范工程、群众权益维护工程、国土改革创新工程和国土管理合力工程这“七大工程”,最大程度地推进了创模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四大创新”
推动土地高效利用
人民路48号,地处城市主城区,原是“一枝梅”老厂区。2012年,公司搬迁建设新厂后,原厂地一直闲置,厂房年久失修,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和周边居住环境。为盘活这一低效用地,迎江区决定先期改造“一枝梅”老厂区,“腾笼换鸟”,盘活低效闲置厂房。引进专业人才和团队,借助政府的资源、民营企业的活力及互联网的速度,采取混合所有制,打造集电商、文化、休闲、工业记忆等为一体的电商文化园。
48号电商园的成功模式是安庆市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众多模式创新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安庆市通过锁定闲置和低效用地“双靶标”盘活存量,促进闲置低效工业用地企业自建标准化厂房盘活土地1096亩;闲置土地收回4624亩;存量建设用地升级改造906亩;低效用地转让盘活2475亩;低效用地重组盘活662亩;高压电缆下地盘活312亩;市区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盘活1.11万亩。
除了模式上的创新,全市还整体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六模同创”
夯实国土管理基础
在奋力争创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和模范县(市)的同时,安庆市还同步开展了市级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园区、模范企业、模范乡镇和耕地保护模范村等“四模”创建活动,让市本级和6县1市3区、17个开发园区、1563家规上企业、149个镇(街)、1544个村(居)参与创模,各创其“模”。
这样的创建,明确了各个层面的特色和重点,加快推动园区转型升级,发挥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夯实一线国土管理基础,筑牢耕地保护前沿阵地。
“十三五”时期,安庆市将努力把全市50%的省级开发区、50个乡镇、100家企业、200个行政村培育成市级示范典型,目前首批5个模范园区(包括2个专业园区)、20个模范企业、10个模范乡镇、30个耕地保护模范村市级典型也全面进入评选环节。
新闻推荐
本报讯(汪美玲
汪成
卢向波)7月2日凌晨,桐城市公安局金神派出所仍是灯火通明。0点13分,报警电话突然响起,是110指令:一辆轿车被大水冲进河里,有群众...
桐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桐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