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人·结缘山歌五十载
■ 余大国 孙传银
桐城市大关镇旵冲村有一对老夫妇,他们用唱山歌来感受生活、表达感情,一唱就是近50年。
旵冲多山,山歌世代盛行。村民采茶、田间劳动时都喜欢唱山歌。今年69岁的江守本,自幼喜欢山歌,跟随父辈们学习传唱。上世纪60年代,邻村的查月华,久闻旵冲有个小伙江守本,人长得帅气,山歌唱得更动听,18岁的查月华欣然嫁给了江守本。因唱山歌得娇妻,江守本的歌儿唱得更动听。耳濡目染,查月华也迷上了山歌,从此随夫学唱。
“正月无事送灯来,二月杨柳花中开,三月清明抱谷雨,四月小满把秧栽……”“青竹毛篮紫竹圈,一担担在姐面前,郎的毛篮有价钱,人家出我三吊五,送姐的毛篮不要钱,送姐的毛篮结姻缘……”旵冲山歌历史悠久,这些山歌节奏明快,曲调高亢,回转咏叹,带着泥土的气息。无郎无姐不成歌,山歌好唱口难开。 “很多山歌都有爱情故事的滋润,比如说,郎打包袱大路上行,姐问亲哥哥可帮人。你要帮人就帮姐,姐姐茶饭又好活又轻,半做半耍半调了心,也是有爱情的。 ”查月华说。这些表达爱情的山歌,实际上表现了纯朴的农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到冬季农闲时节,大关镇旵冲村查月华、江守本夫妇的屋前总是聚集着一些村民,他们听着地道的山歌,仿佛陶醉在过往的岁月里。
“桐城歌谣前人留,留在世间解忧愁。”大关旵冲一带,是桐城歌的源头。查月华、江守本夫妇享受着旵冲山歌之韵,也就享受着生活之美。年老了,夫妇相依相伴,山歌唱起来依旧是那么带劲儿。百余首山歌,沉淀在两人内心深处,张口就来。摘茶、薅草、车水、烧饭、洗衣……生产生活中,夫妇俩的山歌几乎成为一种交流沟通的方式。在江守本看来,人在生产劳动中,喊出几嗓子,感觉很舒畅,各种烦恼、疲惫都在歌声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畅快的心情油然而生。
2014年,查月华成功获批国家级项目桐城歌省级传承人。桐城歌是十分珍贵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精神财富,是祖先们留给后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部门除了组织整理、建档,呵护身在边远乡村的民间艺人,保持活态传承的势头,才能真正体现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不久前,夫妇二人共同参加了安徽省原生态民歌大赛,凭着一首原汁原味的《采茶歌》:“陪郎吃饭陪郎玩,陪郎玩耍上茶山,在家又跟郎共座,摘茶又跟郎共棵。”他俩夺得了银奖。而今,查月华、江守本夫妇的心愿就是希望多带一些徒弟,将山歌传承下去,让旵冲山歌越唱越响、越唱越远。
新闻推荐
省人口基金会6年帮扶计生困难群体70万人次——汇聚爱的力量把梦想照亮
■ 陈昌清 程茂枝“感谢省人口基金会,我以后学有所成,一定帮助更多的贫困学子、贫困家庭,点燃他们的梦想,传递爱的光辉! ”来自潜山县的山东大学2014级大学生储陈红坚定地说;“在最绝望的时候,...
桐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桐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