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馆之宝·张若澄之《僧敲月下门》
吴晓芬
近期,故宫博物院为庆祝建院90周年,重磅推出《石渠宝笈特展》。在为期两个月的展览中,参观者可以欣赏到东晋王珣《伯远帖》,隋展子虔《游春图卷》,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国宝级书画,与这些国宝级书画同期展出的还有一幅安徽桐城人张若澄的《兴安岭图轴》,此图根据乾隆皇帝行围至大兴安岭所作的一首诗而作,钩摹出大兴安岭的雄伟崇峻,与乾隆皇帝诗中对大兴安岭的赞美十分契合,诗画合一,浑然天成。
张若澄(1721—1770),字境壑,号默耕,清代安徽桐城人。出生于桐城张氏望族,是清代名臣张英之孙、张廷玉次子、张若霭之弟。在张家耕读传家的氛围中,张若澄从小饱读诗书,书画皆工。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24岁的他考中乙丑科殿试二甲第十六名进士,第二年奉命入值南书房,陪伴乾隆左右,成为炙手可热的天子近臣。可是好景不长,乾隆十一年,其兄张若霭在一次扈从皇帝西巡途中,不幸感染风寒,英年早逝,年仅34岁。张若霭21岁中进士,后官至内阁学士,曾是乾隆最为倚重的英才之一。长兄早逝,对张若澄打击很大,他奉旨在懋勤殿行走,“上知其工于绘事,尝命临摹古人图画”,这样他有机会遍观内廷所藏历代名人书画,在潜心临摹、作画中,他平复了心中伤痛,绘画技艺也得到提升,并形成独具特色的绘画风格。他的画风工整细致,笔墨丰润,构图平和,观其画,“有令人于春风侍坐时矜平而躁释”,其画设色富丽,颇有皇家气息,因而极受皇室喜爱。乾隆皇帝大加赞赏,在一次给张若澄的画作题咏中,写有“炼雪斋中弟继兄”之句(注:炼雪斋是其兄张若霭的读书处),肯定了张若澄的绘画成就,张若澄也就逐渐成为乾隆时期与董邦达、钱维诚等齐名的宫廷画家。他的画作除了《兴安岭图轴》入选《石渠宝笈》外,还有《阿弥陀经》等被载入《熙朝名画续集》,广为流传,成为后世学画者临摹的蓝本。
在桐城市博物馆,珍藏有一幅张若澄的画作 《御制赋得僧敲月下门山水图轴》,纸本,墨笔,纵120cm,横62cm。所绘远景山峰入云,险峻奇峭,雾岚如烟,可望而不可及;近景长松壁立,有拔地突兀之势。在被深山环抱的深谷中,藏一古刹,一老僧悠然举袂,在月下轻叩山门。全图笔墨精到,舒卷自如,境界淡泊宁和。画作左上方,是作者亲书的乾隆皇帝的一首诗,“月上惊栖鸟,山僧归自邻。应门乏五尺,叩扇借孤筠。小立莓苔滑,低临松竹匀。上人权在外,守者未生嗔。讴湿袈裟露,凭参响寐尘。维摩不二法,司户有前因。剥琢原无碍,形容直逼真。本来敲绝好,推字想欺人。 ”上款:“御制赋得僧敲月下门”,下款“臣张若澄敬写并书”,钤印两方。
与《兴安岭图轴》的大气磅礴相比,这幅图给人更多的是空灵和恬静,这为我们多角度欣赏和研究张若澄画作提供了绝好的材料。
左图:御制赋得僧敲月下门山水图。 (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全省乡镇党委换届工作综述
桐城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桐城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