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打通农产品走向市场“三道关”

安徽日报 2015-02-02 17:59 大字

针对谷贱伤农、农民增产不增收现象,安庆市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做强地方农业品牌、当好本地企业“助推手”——

■ 本报记者 胡劲松本报通讯员 陈 群

1月24日至1月26日,安庆141家龙头企业和合作社集体组团,带着近600个品种的名优特农产品到合肥举办年货展销会。最近三年,安庆市每年都在合肥举办年货展。

而就在一个多月前,安庆特产还集体闯了一回上海滩——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农交会。 “农交会头一天就卖断了货。 ”桐城市牯牛背农业开发公司营销总监樊泽文说。胡玉美酱品、宿松芡实等来自安庆的大多数参展商都出现卖断货现象。在这次为期四天的农交会上,现场交易额达725.3万元,签订贸易订单金额18.4亿元。

近年来,安庆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努力打通农产品通向大市场中存在的经营主体少、品质品牌差、市场营销弱三道难关,当好“徽”字号农产品闯市场的“助推手”。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农民抱团闯市场

最近几年,不少农产品陷入增产不增收,甚至谷贱伤农的怪圈。 “走出怪圈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就在于,加快培育能够直接与市场有效对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安庆市副市长张小青认为。

2014年以来,安庆市推出一系列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采用政策奖励杠杆引导本地农业企业做大做强、“招大引强”、名品名牌创建。此外,还启动农业产业化“5211”工程。今年起,用三年时间,在全市建成优质粮油、高效园艺、特色水产、有机畜禽、生态林业等五个“百万”(亩、头)基地,扶持发展十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十大农产品知名品牌,加快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积极创建农产品批发大市场,打造千亿元农产品加工产业。上述政策旨在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到市场中“唱主角”。

目前,安庆市已培育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70余家,农民合作社发展到4850多个,家庭农场及专业种养大户近15000户。此次到上海参加农交会的140余家参展商是其中的佼佼者。

去年以来,安庆市有39家企业晋升为省级龙头企业。安徽鸿润集团、安徽稼仙集团、安徽联河米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跻身全国同行业排头兵行列。上海光明、浙江海亮集团等一批国内有实力的企业也先后入驻安庆。

据安庆市农委主任程春生介绍,全市龙头企业带动农户78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六成以上;农民合作社会员达到18万多户,辐射带动农户近40万户。仅安徽联河米业一家企业就通过订单农业,带动9万多户稻农增产增收。

做强地方农业名品,让品牌成为市场通行证

不久前的上海农交会上,一位上海老人为买到胡玉美酱等候了几个小时。最后,工作人员让其留下联系方式,并承诺尽快免费快递到家,老人才离开。

“再好的品质,再有特色的农产品,没有品牌这张通行证,在市场经济中也是寸步难行。 ”安庆市农委总农艺师余华明说。

品牌农业首先是品质农业。安庆市对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单位,每个产品奖励1万元;对获得绿色、有机认证的单位,每个产品奖励3万元。目前,该市通过无公害认证的农产品有236个,绿色食品认证产品有116个,有机食品认证产品有117个,“三品”认证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安庆市还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着力推进打造名品、名牌。截至目前,该市注册农产品商标已达4200余件,获认定中国驰名商标14件、省著名商标57件,有6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这些品牌和认证后的金字招牌,不论是数量还是这些企业的规模,在全省都居于前列。 ”张小青说。

据了解,不久前到上海参展的九成以上农产品都是获得认证的绿色、有机农产品或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所有产品都有注册商标,有多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还有两个中华老字号品牌。

当好本地企业“助推手”,让名品名牌质优价更优

“酒香也怕巷子深,农产品闯市场,政府要积极作为,为企业提供信息沟通、宣传推介等服务。让企业专心跑市场,让名品名牌优质更优价。 ”余华明说。

近年来,安庆市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参加各大农产品交易会。这些展会均由市县政府承担场地、仓储、宣传费用。 “上海农交会虽然展馆不在市中心,但火爆程度超乎想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在当地主流媒体密集投放了广告。”安庆市农委主任程春生告诉记者。

目前,安庆名优绿茶、有机猪肉、羽绒家纺等产品已成功抢滩上海、南京、合肥、杭州等大城市。安徽鸿润集团在北京、上海等国内240多个大中城市开设了600多个专营店和店中店。望江百果园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南京、宁波等城市开设了5家专卖直销店。60多家龙头企业的100多个产品进入省内外大中型超市销售,数十个产品打入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的全球采购系统。2014年,该市农产品进超市销售额预计突破5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4%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安庆市政府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和园区建设给予补助和奖励,积极为当地农产品建设永不“打烊”的网上交易平台。 2014年 “双11”当天,安徽鸿润集团网上销售额达2800万元。

新闻推荐

祠堂文物须保护

桐城市一位读者来信反映:建于清末的胡家祠堂,坐落在桐城市新渡柏年村。该祠堂建筑具有典型的明清风格,颇具规模。由于年久失修、人为破坏,再加无人管理,该古建筑现只剩下残垣断壁的大厅。近期,有人趁机...

桐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桐城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